羋黍離 作品

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

    雖然朝廷需要有學問、有才幹、有見識的文人士子來治理,但顯然,在劉皇帝的心目中,讀書人與那些種地的、經商的、跑船的、修路的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所有人都被置於大漢這個龐大而複雜的管理體系之下,扮演著自己該扮演的角色,做出自己本分的貢獻。

    在這個前提下,劉皇帝顯然更注重朝廷的體制與法度,更加在乎皇權的威嚴。這一點,在過去有無數的案例,可作佐證。

    一直以來,劉皇帝都很討厭不守規矩的人,他更願意看到,他所統治的大漢臣民,都能安分地束縛在大漢法紀與體統的框架內,所有逾越抑或試圖逾越的,都該受到打擊。

    此番,那些喧鬧的落第士子,算是倒黴,正好觸及了劉皇帝思想的敏感處。過去不是沒有發生過士民聚眾請願的情況,別說上百人,就是千人、萬人也不足奇,但要看是為什麼事,目的是什麼。

    去年冬的時候,還有東京內外,數萬百姓聚集請願,希望劉皇帝封禪呢?更早的時候,也有士民聚眾上書請求朝廷發兵平南,解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南方黎民。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背後是有開封府、宣慰司這樣朝廷部司衙門在引導的。正常情況下,安分守己的良民,哪能幹出聚眾集會的事情來,這樣的人,要麼利益相關,要麼就是有政治企圖。

    因此,打那上百落第士子聚集皇城之時,劉皇帝就已經不樂意了,將之定性為聚眾鬧事,尋釁滋擾。

    就如其言,倘若今科春闈真有問題,主考徇私用情了,那還可以稍予寬縱。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那就必須加以懲戒。

    而從劉皇帝本心而言,就算李昉真的徇私舞弊了,朝廷自會調查處置,那一干落第士子的行為,更是在向朝廷施壓,質疑朝廷的威權,實在難以容忍。

    相比之下,徐士廉倒佔據了一個先發優勢,很多時候,舉事者無事,從眾者倒黴,就是如此。

    如今的大漢帝國,這個由劉皇帝主導完善的社會管理體系,其本質還是人治,但劉皇帝明顯更相信法治,過去的二十多年中,也一直致力於朝廷法律與制度的完善。

    當然,這不代表劉皇帝有多麼高的法治思想與覺悟,只是立場原則問題,屁股決定腦袋。那一整套的法律制度的構建,除了維持國家的穩定、朝廷的正常運轉,其核心思想,還在於對皇權的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