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477章 三月初十

    “.......”

    事無具細,趙普是一條一條,把所有能夠涉及的人事物都考慮進去,一件件地做敦促安排,而下屬們,則筆速如風,埋著頭拼命記錄。

    就連大典日當天,每個人的站位,都畫了一張圖,要求傳達出去。當然,在整個規劃中,那些固定的站位、職守,並不是什麼難題。

    難點在於,整個過程是動態的,劉皇帝先要驅車前往封祀壇拜祭,然後才登山,其後還有下山南行梁父,其中周折與麻煩遠非尋常祭祀可比。

    所幸,這些流程需要分三天進行,不是要求一天之內完成,也給了一些調整的餘地,但即便如此,整體而言,仍舊是緊迫的。

    “大典將近,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所有事項,要徹底展開落實!還需諸位,戮力同心,完成大典。

    本相還是那句話,可以忙,但一定不能亂,尤其是陛下祭禮過程之中!為了大典,朝廷投入巨大,陛下密切關注,諸位也忙碌日久,事到臨頭,更容不得出一絲差錯,以免前功盡棄。

    這件差事,辦好了,諸位都是有功之臣,辦不好,那麼本相就當親自向陛下請罪了......”

    趙普言罷,目光侵略性極強的看著這幹僚屬,所有人本就不輕鬆的表情變得更加嚴肅了。類似的話,趙普也不是第一次說了,但一次比一次直白,一次比一次嚴厲。趙普固然有壓力,但這份壓力也被他轉嫁給所有負責大典的職吏,一起煎熬著。

    一批人聽候完吩咐,有序退出,又換一批人入內,接受指示,循環往復,然後又是趙普對一些重點環節、負責官員進行特別交待。

    通過這種頻繁瑣碎的接見、安排,沉溺於工作之中,似乎也能緩解焦慮。夜已漸深,一名疲憊的僚屬恭敬地告離困頓的宰相,沒有片刻歇息,通事郎彙報,欽天監令王處訥來了。

    沒有做什麼調整,當即吩咐傳見。王處訥在大漢朝中也算個名人,技術性官僚,擅長星曆、占候之學,身上帶著一些神秘的光環,被很多人視為天師。

    當然,劉皇帝重視此人,還是因為他實際的作用與功勞。這麼多年,王處訥對大漢最大的貢獻,便是對皇曆的完善,到如今,大漢的《應天曆》已經出到第四版了,且越發完整、準確,都是在王處訥的主持下研究編寫的。

    曆法這個東西,或許並不那麼起眼,但於民生而言,卻是不可或缺的,不只起一個記時日的作用,更在於指導百姓的日常生活,涉及民生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