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

    劉皇帝當國的這二十多年,本就是一個大變革時代,朝廷也經歷了多次改新,哪怕到開寶年代也一樣,國家大政方針總是在變化當中。

    像潘佑這樣的人才,正常而言,是有用武之地的,甚至可能得到重用。但是事實恰恰相反,潘佑不僅沒有得到認可與看重,反而日漸疏遠漠視。

    倒也不是因為他那馳名朝野的醜陋面容,劉皇帝畢竟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以貌取熱不是他的作風。

    如果要解釋一下,只能說潘佑生不逢時。朝廷的大政方針,大漢的每一道改創,無一不是在劉皇帝的首肯下展開進行的。

    怎麼變,怎麼改,怎麼落實,都有劉皇帝在把關,而負責具體執行的,又有趙普等能臣賢相,不是區區一個潘佑就能指手畫腳的。

    而潘佑有變革思想,有政策主張,但是他的思想主張,也不得劉皇帝認可。他提出,仿照周禮實行變法,這與劉皇帝的治國思想,完全南轅北轍。

    不可否認,上古的周禮,有些治國理念,為政思想,永遠也不會過時,具備極強的生命力,後世的變革者,也不少託周禮之名,行改革之事,比如王莽、宇文邕等。

    哪怕如今的大漢,這諸多制度中,也有大量思想理念是在周禮的基礎上經上千年演變而成。但是,潘佑的主張,終究不合劉皇帝心意。

    周禮儒法兼融、德主刑輔的思想理念,於劉皇帝而言,是不能全盤接受的。劉皇帝本人雖然是超脫的,凌駕於禮法制度之上,但他一向堅持的,卻是法制為本,刑主德輔。

    劉皇帝希望的,是所有人,都要循規蹈矩,遵守大漢的法制,所有人都在大漢的這套社會管理體系中承擔各自的角色,上不欺下,下不犯上。

    對於這一點,潘佑顯然是沒能領會的,這也註定了他難以得到重用。而他具體提出的一些政策,比如復井田,依周禮置牛籍,更屬於開歷史倒車,別說朝廷反對,就是到民間,也難獲得認同,完全沒有實行的土壤。

    再加上,潘佑本身性格孤僻,這大概是在白眼與嘲諷中成長的必然影響,不論是論政,還是諫言,都過於剛直激烈,實在不討喜。

    過去,敢對劉皇帝犯顏直諫的人並不少,劉皇帝大多時候也是欣然納之,即便不予採納,也一笑而過。

    但,那得分人的,而潘佑是哪根蔥,又哪裡能獲得劉皇帝格外寬待呢?事實上,若不是趙普的提拔,潘佑根本沒有可能升到中書舍人這個位置上來。

    至於趙普欣賞潘佑哪些,或許只有趙普自己清楚了。

    “何事?”趙普目光平和地看著潘佑,完全不為他的醜容受影響,再醜的人,看多了也就習慣了。

    潘佑也是面色如常,恭敬地奉上一道奏章,嘴裡說道:“這是關於自民間採購治疫藥材的制文,下官已然擬好,還請相公過目!”

    眼下中原對抗疫症,最主要的問題還在於醫藥,藥材方面的緊缺是顯著的,僅靠朝廷的藥監調度供應,是不足的,因此,中樞這邊決定撥款,開始大規模地向民間採買各項藥用物資。

    而行營之中,攜帶了兩百三十萬貫錢,可不是為了劉皇帝巡途所用,這是專為救災所用。從水災以來,朝廷災抗災賑濟方面,前前後後,已然撥款超過千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