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462章 當年善政

    在當時確實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不過,時隔多年,就彷彿過了一個輪迴,回到當初的起點,一切似乎沒有改變過。

    這兩年,兩廣地區的採珠業又興起了,只是,這一回,不是官方牽頭下場,沒有昏君暴政作為謾罵攻擊、發洩怨氣的靶子。

    取而代之的,是民間一些人,私自組織人手,下海採珠。只是比起過去一味的壓榨盤剝,變為僱傭了,採珠雖然危險可怕,但只要有足夠的利益,總有人願意一身試險。

    兩廣官府雖然依照朝廷的政策進行著限制打壓,但是,除了最初幾年,到後來也基本流於形式了。或者說,官府的限制,本身就是存在侷限性的,哪裡能真正徹底禁絕,甚至於,兩廣官府在執行上有沒有打折扣,都是難以說清的。

    畢竟採珠的利益太大了,其中牽涉的利益集體也實在龐大,圍繞著“南珠”這片市場,也有太多人從中討食。

    朝廷的禁民採珠的初衷,是為了解民疾苦,體恤民情,但不是所有的善政都得人心。就像朝廷這邊是為採珠人著想,深受其苦痛的人固然有之,但同樣的,為了發財,為了生計,也總有人願意投身其中,為活命而去賣命,現實就是如此。

    當朝廷禁止百姓以採珠為業,那麼必然就有人會斷了生計,斷了生計,自然就會產生怨氣。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老老實實種地的,那還得是有地種的條件下。

    因此,嶺南的採珠業在沉寂幾年之後,便有迅速煥發生機,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比起以往,對於採珠人而言,日子稍微好過了些,不再是肆無忌憚、無窮無盡的壓榨盤剝,能夠得到足夠的收益,維持生活。

    雖然本質並沒有多少改變,只是給殘酷的現狀籠罩了一層“溫和”的外衣,但就是有人甘冒奇險,投身其中。

    而那些採珠的組織者們,同樣也在應時而變,也變得更加聰明,手段不再那麼粗暴殘酷。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鑽朝廷政策的空子,靈活地遊走於灰色地帶。

    朝廷禁止採珠,那他們就積極響應朝廷的號召,畢竟不能與官府作對。於是,一大批打著捕撈名義的團體成立,他們組織人手,下海捕魚。

    靠海吃海,這打漁可是沿海百姓最主要的生存手段之一,這方面,朝廷不僅不能禁止,還要大力支持。他們,只是在捕魚的同時,順便發現了一些珍珠瑪瑙、珊瑚玳瑁,這總該沒問題吧。

    此番,採珠一事能夠傳到朝堂之上,甚至由趙普這個宰相親自擬定批示,原因也很簡單,有名叫趙寧的官員把嶺南的採珠業的狀況捅了上來,為他眼中飽受壓榨的採珠人請命,要求朝廷降制打擊那些違背政令的奸商,並痛斥當地兩廣官府的不作為......

    其中重點提到一案,有下海採珠者,出現意外,人失蹤了,但家裡沒有得到撫卹,上告官府,又苦無憑據,叫天不應,叫地不靈。

    這件事,在部司之間幾度流轉,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有人堅決提地提出,對於那些不知悔改,公然鑽朝廷政策漏洞,與朝廷明文禁令對著幹,非法組織,壓榨百姓的奸商惡賈,就該嚴厲打擊,重點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