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

    “陛下!”

    入殿而來的,乃是一名滿面肅然,自帶一陣清正之風的老臣,李昉。這也是朝中老臣了,乾祐早期的科舉狀元。

    今年初,李昉以荊湖南道布政使,調任東京, 接替病體違和、不堪繁重的李谷擔任開封府尹,在王樸西入洛陽為相之後,與繼任留守的呂胤,共同主持東京庶務。

    而從年尾的職位變動來看,那更像是一次鋪墊,為李、呂二人入閣拜相做鋪墊。前者, 在張雍外放成都府後, 沒有考慮多久,劉皇帝便下詔召李昉還京。

    事實上, 在趙普主導下,從東京留臺手中收回對河南三道的治理權力之後,東京的各級機構也隨之發生變化,經過大力的裁撤精簡,而呂胤、李昉這兩位方面大吏,在集中在東京,也顯得有些不合適了。

    只不過,在李昉與呂胤之間,調誰到身邊,劉皇帝有過短暫的猶豫,最終還是選擇的李昉。權衡的理由也很簡單,呂胤過去就是崇政學士,不需要再走老路, 在劉皇帝眼中,他將來的仕途更合適往政事堂發展。

    同時,再度返京任職的李昉,已不是區區一個內閣學士就能滿足的了, 畢竟資歷不同, 官拜內閣大學士、同平章事。哪怕在劉皇帝身邊,處置的事務是相同的,但地位的差距是顯著的。

    如今的內閣,越發向劉皇帝的秘書機構靠攏了,朝中軍政事務,上情下達,都是通過內閣進行。並且,眼下的內閣之中,除了幾名學士之外,主要有三名大學士。

    不過,虞國公魏仁溥,礙於身體的緣故,早就不理事了,徒掛個虛名,尤其是近些年,愈發老朽見弱,甚至劉皇帝都很少召他進宮諮以大事。

    趙匡胤呢, 畢竟是個武臣,不是不能做秘書工作, 只是需要避嫌, 尤其是其弟擔任洛陽尹的情況下,也很知趣,除了正常的相召、議事,也不主動參與。更多的時間,放在喝酒、打獵上,基本過著安逸閒適的退休生活。

    於是,李昉這個內閣大學士,就是事實上的一把手。內閣本就是一個性質特殊的機構,畢竟距離皇帝最近,下面的宰堂及諸部司衙門所奏之事,大部分都需要通過內閣。因此,劉皇帝雖然把治國的權力下放為趙普為首的官僚集團,但是沒有人敢忽視內閣的存在。

    過去,內閣真正主事的是區區一個張雍,資望薄弱,但換了個李昉,那就不一樣了,換人如換刀,自然而然帶給朝廷中樞諸部司以明顯的壓力。

    在朝廷內部那些長期浸淫於權力的大臣們眼中,劉皇帝這次換人,背後似乎也有更深的用意,總是少不了從各種角度來解讀皇帝言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