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388章 考制利弊

    對於文化事業,劉皇帝還是表現了一定重視的,自京師以下,各地道州府縣,都設有官學,同時私學、書院,也有極大的進步發展,這些都是朝廷人才選拔的源泉,也是士族官僚壯大的基礎。

    不過,即便如此,當下大漢朝廷中,佔據主導力量的,仍舊是那些貴族官僚。劉皇帝封了多少貴族,將他們的地位抬得有多高,就代表著他們對於大漢帝國的影響有多大。

    可以說,大漢上下軍政要職,半數由開國功臣貴族及其子孫後代所佔據,剩下一半,還有兩到三成與貴族集團有關,餘者才真正屬於逐漸壯大的士族官僚。

    因此,貴族階層整體的龐大,還是引起了劉皇帝的不安,也就是這個階層並非鐵板一塊,各有山頭,各有派別,這才沒有引起劉皇帝過於猜忌。

    即便如此,那些隱隱的壓制手段,也似有似無地籠罩在大漢貴族們的頭頂,而最溫水煮青蛙,也最有效的措施,自然是扶持士族官僚了。

    科考,便是最重要的一種手段,此番恩科,以及加大士人的錄取人數,就可窺探劉皇帝心機一二。而趙普,算是比較能揣摩聖意的,他這個庶組官僚之首,對於科考也同樣重視。

    趙普在執政這幾年中,打壓了一些人,也提拔了一些人,但與龐大的貴族集團相比,仍舊相形見絀。因而,通過科舉,遴選培養一些人才,趙普也分外積極。

    劉皇帝還特意讓趙普作為此次恩科的主考官,這一批錄用的士人,也都可算他的門生,劉皇帝抬舉之意,甚濃。而通過此番恩科所錄名單來看,屬於庶族士人的比例,比起從前,有了顯著的提升。

    貢院門側的影壁上,大紅的榜單牢牢地貼著,與考士子蜂擁圍觀,反應熱烈,這些看起來文質彬彬的讀書人們,在這種影響自己一生的事情上,爆發出了極其龐大的能量,倒把負責維持秩序的職吏與差官累得滿頭大汗。

    皇榜之上,一個鮮活的名字整齊地排列著,結果揭示後,反應也是不一而足,落榜者黯然神傷,高中者欣喜若狂,悲喜交加的場面也彰顯著當下大漢科考入仕的不易。

    為了表示對於這一批士人的重視,也為展現劉皇帝對科舉的態度,此番殿試,劉皇帝特意選在乾元大殿,這還是遷都以來的第一次,過去都是在政事堂所在的廣政殿進行的。

    經過劉皇帝親自拍板,開寶九年的新科狀元,欽點一名叫呂蒙正的士子。而呂蒙正,也是當下大漢科舉選才比較有代表性的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