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黍離 作品

第235章 難以樂觀

    北伐進行目前階段,不論戰局如何變化,不論各條戰線取得了怎樣的成績,大漢朝廷始終是初心不改,一切都按照既定的計劃安排,向著最初的戰略目標前進。

    因此,不管其他幾路漢軍進展如何,都不是大漢中樞所重視的,成固足喜,敗也無傷大雅。戰爭時期的大漢朝廷,為政重心基本都放在戰爭上,朝廷各部司衙門,大多圍繞著北伐展開工作。

    而其中,最值得關注的,自然是遼東的戰事了。沒辦法,為了實現攻略遼東的初步計劃,朝廷在遼東戰場的投入太多了,龐大的東路軍,與其配套的人物財,瘋狂地吞噬著大漢的國力。

    由於相對近的距離,以及更加通暢便利的交通情況,大漢朝廷這邊,收到來自遼東戰場的奏報也更多,更及時。

    不過,在東海水師登陸半島建功,消滅近兩萬水陸遼軍,接連收復蘇州、復州、寧州之後,整個遼東戰局就逐漸陷入了僵持的局面。

    西線錦州,由於耶律休哥的頑強堅守,以及遼陽從後方不斷的支持,趙匡胤大軍,仍舊受挫于堅城之下,不得進展。

    這一點,在朝中引起了一些議論,畢竟坐擁內外主力,人物力充足供應,軍械利器也優先轉運配給,卻拿一個小小的錦州城沒有辦法。

    此前,行營至幽州,趙匡胤足足歇了半個多月,用整訓準備做藉口,延誤進兵。如今,兵臨城下了,打了一個月,卻不得寸進。

    中樞後方的大漢官僚們,怎麼可能會沒有想法,大漢過去的勝利,不只提升了將士的自信心,也讓文臣們驕傲起來了。

    在他們看來,以大漢如此雄厚的實力,善於攻堅的能力,怎能受阻於區區錦州。一個錦州城,就這麼難打,那打遼陽,收復整個遼東,乃至海東地區,又要費多大的勁。

    於是,政事堂收到關於遼東戰事的奏疏便多了,很多甚至直接呈到垂拱殿御案,這其中,不只有文臣,還有一些將領。

    對於趙匡胤的非議,也就開始多了起來,當然,也只有針對趙匡胤,可沒人敢把矛頭指向作為主帥的太子殿下。

    臨陣換帥的建議不敢提,但是讓劉皇帝下詔,催促鞭策趙匡胤,給行營施加壓力,類似的奏疏,倒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