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572 一口可樂

“首先第一點。”

張浩南豎起一根手指,“要清楚認識到農村是個大市場,是個深度廣度目前來講都是不可限量的大市場。”

“但是想要把這個市場開發起來,就需要非常複雜的配套工作,其中又以基礎建設為最。”

“想必大家都是聽過‘要想富,先修路’這句口號,其在農村地區的邏輯呢,就是將農村的土地剩餘……也不能說剩餘,直接講土地產出吧。要將土地產出,從農村,轉移到外部進行交換。”

“傳統農業的市場已經相當的大,在既有政策條件下,‘工農業剪刀差’本身,就能創造百億千億級別的收益,那麼當農業也進入到現代化進程中,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完全也可以稍微增加一點資本增密,也就是農業工業化。”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有多少增加值,農村原本的市場,就是隨之而擴大多少。”

“認可了第一點,才能引出我接下來要說的第二點。”

晃了晃兩根手指,張浩南接著道,“要認識到農村市場是統一的,又分散的,且是複雜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這個是戰略問題,戰略問題就必須慎之又慎,小心小心再小心。但是客觀上來講,任何一個組織、機構或者個人,為了‘效率’,必然會選擇最簡便最有利於自己操作的方法,那就是‘一刀切’。”

“松江的農村城市化進程,能和海岱省一樣嗎?自然稟賦、地理條件、經濟基礎等等等等因素都是不一樣的,地方單一市場的容量也是不一樣的,那麼,松江的經驗,難道可以完全複製到海岱省或者說別的省份嗎?”

“我在搞‘沙城食品’的‘農村供銷合作社’時,首先要做的就是調研,調研什麼呢?是當地的畝產量,還是當地政府給的政策?都不是。”

“第一是‘沙城食品’內部全體員工,有沒有當地的人;第二是當地的風土人情、農村習俗;第三才是交通是否便利;其餘什麼社會治安、經濟水平,我都是不考慮的,沒有太大意義。”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有當地的人,才能垂直了解具體情況具體問題,然後具體解決,並且中國的社會最小單元是‘家庭’,鄉土社會就是‘熟人社會’,只有‘熟人’才能最快速最高效地建立初步信任,哪怕這個信任基礎非常脆弱。”

“瞭解到了風土人情,才能精準地找到可以合作的目標人群,然後建立合作關係,最後再形成基層的頭部效應。”

“剩下的交通問題,在求變求存求生的願景面前,都不是問題,是基層個人普遍都能勇於克服的問題。”

“我舉‘沙城食品’的早期經驗,就是為了方便大家理解,為什麼說農村市場是統一又分散的,並且是複雜的。因為如果基層照貓畫虎搞一刀切,你這樣城市化,我也這麼來,那麼離開農村的勞動力,誰來給他們就業呢?松江是第一工業城市,它能提供相當豐富的城市就業,難道所有城市都具備這樣的能力嗎?”

“所以,我們既要農業工業化,創造價值,增加收益,也要避免‘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問題如果能在鄉村這一級解決,就輕易不要上升到縣市,這會製造非常不必要的麻煩,解決起來後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