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547 張老闆讓人無法拒絕

“…………”

正要離開,忽然想起什麼事兒,張浩南拿了一張名片遞給劉長寧,“對了劉總,我在中亞和嶺南省會有大業務,拉了劉援朝去嶺南,感興趣的話,可以約個時間吃飯。”

“多大?”

“那很大。”

“是什麼?”

“大豆,還有白糖。”

“…………”

那確實挺大的。

張浩南在中亞也養了一堆非政府組織,主打的是“生存”“土地”“未來”這些狗屁玩意兒,也扶持了一些二逼青年,就是整點陰間藝術,跟別拉羅斯周邊的雌性權利非政府組織有點類似。

不過那些都是娘們兒露個波,張浩南扶持的都是高呼“白帝聖劍”“御劍跟著我”“我愛胡彥斌”這種……

主打的,就是抽象。

目標人群都是底層瀕臨失業的市民以及失地農民牧民,平時管飯,主要發的就是多出來的各種罐頭,然後給點生活費,券為主,只有少部分“精英”是可以拿薪水的,並且繳納保險。

張老闆可從來是個表裡如一的大善人。

登哥給鐵子們刷了大飛機之後,阿拉木圖就爆發了遊行,各種抗議吧,其中的“抽象派”就是街頭怒吼“今天我們都是阿美利加人”,另外一派則是“打的就是你們阿美利加人”。

這兩派都是張浩南扶持的。

克里姆林宮方面只知道後面這一派是張浩南的人,卻並不知道“抽象派”也是……

不過對可薩斯坦這樣的中亞“大國”而言,現在有錢就是娘,沒什麼不好的。

畢竟一百多億美刀的外債,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六分之一,不這樣還能哪樣?

當然張浩南在阿拉木圖的辦事處,也發現過更抽象的玩意兒,比如說從西域移民過去的笨蛋。

來可薩斯坦之初,狂噴中國,來了之後,收了“中亞人民生存基金會”的錢,就開始昧著良心誇中國。

讚美物美價廉的中國罐頭,十萬堅戈能夠活一年,好頂贊。

畢竟給的任務就是狂噴歐美國家寡頭掠奪了國家的資源,人民的財產,最重要的是……這是事實。

證據都是“中亞人民基金會”給的,然後動用人力,各種街頭宣傳。

再加上從中國出來,對組織紀律本身就是擁抱態度,於是張老闆還讓人運了兩百輛電動三輪車以及便攜式柴油發電機和汽油發電機。

順帶一提,發電機是建康工業大學跟“紫金科技”的“校企結合”產品。

街頭活動的成本,堪稱諸多ngo之中最低的,整活兒麼,誰還不會是咋滴?

還別說,電動三輪車在小市民群體中,居然還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因為電瓶三輪車到了,罐頭就有了;電瓶三輪車來了,食品券就有了。

券可不是胡亂發的,一年二十萬堅戈的券,其中十萬堅戈足夠一個可薩斯坦家庭生活,另外十萬堅戈……是給政府官員的。

別問什麼部門,因為什麼部門都要。

腐敗程度讓張老闆十分欣慰,比莫茲格的條子有過之而無不及。

連帕夫洛夫家族在這裡倒騰貨運的時候都受不了,可想而知這程度之深。

但不管怎麼說,經過兩年半的深耕,張浩南在中亞養的狗,比中央情報局可能差一些,但也沒差多少。

拼財力,不是張老闆吹牛逼,整個中亞沒人可以跟他拼。

哪怕中央情報局運到阿拉木圖的芸豆、鷹嘴豆罐頭,有四分之一也是張浩南的,並且,同樣一個二兩的牛肉罐頭,中央情報局發到ngo一般街頭成員手中,大概需要二十二美刀。

而張老闆……

兩塊九毛九,三塊錢還差一分。

什麼實力,跟“浩南哥”比撒幣?

不過中央情報局之所以需要二十二美刀,純粹是因為其中十二美刀左右是經辦人員的,剩下的十美刀,才是ngo的,而ngo的老爺們先拿八成,也就是八美刀,最後兩美刀,才是

“涓滴效應”對經濟的正面作用,實在是令人動容。

整個中亞過去十年中,亞洲區非政府組織大金主除開阿美利加,基本都是不列顛和倭奴為主,有少量南朝鮮,但不多,且還是神棍性質的,發展不起來。

張浩南因為跟帕夫洛夫家族搞大豆,“瓦洛佳”的親戚去年年底也摻了一腳,所以不能說暢通無阻吧,反正信任基礎是沒問題。

正常來說羅斯國國內是不允許東方某大國的滲透,但“西格爾”是例外,他是羅斯人民的朋友。

反正“瓦洛佳”自己也是這麼說。

克里姆林宮也發出了邀請函,不過是明年五月九號的,希望“西格爾”訪羅,參加一下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閱兵。

估計會整個勳章,因此大概四月中旬就要前往莫茲格授勳,完事兒之後再訪問考察羅斯國的投資環境,主要是波羅的海地區,那裡是“聖彼得幫”的大本營。

有這麼個“交情”在,中亞的大豆種植,尤其是可薩斯坦的大豆種植區,目前是很微妙的,頗有門道在裡頭。

劉援朝的油儲公司在香江上市,其中有個子業務就是“萬噸氣膜倉”,技術授權來自於農科相關高校,設置在西域北疆的“半自動化萬噸氣膜倉”,承包商是劉援朝的油儲公司,所有方和運營方都是“沙食集團”。

牽頭這個項目的主要中間人,就是魏剛。

禿頭老漢在西域長絨棉這個項目上是帶有“諮詢公司”性質的,兩浙省的高檔紡紗品老闆生產量再大,但也沒有哪個人敢拍著胸脯表示自己一個電話就會有額外的西域棉包發來餘杭。

但是魏剛……可以。

所以沙城的中間商老闆其實挺多的,當然也不乏掮客類的地區二代。

這其中的淵源,還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沙城當時窮得難以描述,魏剛組織過自己所在大集體的青壯勞力去西域打工,那已經是很多很多年前的事情,這幫打工仔,就是沙城第一批勞動致富的人。

之後的歲月才是工商業迸發出勃勃生機,有沒有萬物競發不知道,反正禿頭老漢在西域這點面子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