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339 張老闆好人啊

“一路順風。”

張浩南給兩個人一人一副墨鏡,然後目送他們發車。

外來務工人員返鄉通勤問題一向是分管部門的重點工作,只是車票緊張問題一向很難解決,畢竟這種通勤高峰狀況,百分百超出本地的正常工作極限。

也不是一個縣級市能解決的,這是全國性的問題。

說到底,人類歷史上的大遷徙,從規模上看,連“春運”零頭的零頭都沒有,不是一個級別的。

不過“沙城食品”、市區鎮、汽運公司的這個合作,算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一個優秀榜樣,相關部門也不是瞎子,這時候不宣傳就是跟自己過不去。

要是明年本地大企業跟“沙城食品”一樣的多起來,長途汽車站的“春運”壓力自然也會下降。

只是通常來說,這會讓企業增加一筆不小的支出,所以想要說服企業這麼幹,是需要各種手段的。

弄個“公敵”出來就很好,而“沙城食品”現在也從來不怕得罪同行,張浩南藉故吞掉一兩家貼臉輸出的小食品廠也不是沒有過。

講白了豪橫的張老闆現在根本不用看工商界的臉色,管你是資產百億還是五百強,都沒什麼卵用。

雙方玩法都已經發生了質變。

像市區鎮的幾家大型紗廠,是完全不敢得罪張浩南的,因為張浩南可以斷了這幾家大型紗廠的伙食。

字面意義上的斷了,從銷售端到物流環節都是如此,目前沙城只要上規模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都希望貨車能刷“沙城食品”的外部包裝。

這是最低最低的願望,沒實力的還不敢奢望跟“沙城食品”談更高層面的合作。

所以一般勞動密集型企業,就算老闆硬氣,說老子菜自己買自己運,那只有兩種選擇,一是自己種,二是每天去外地採購。

但如果鬧到這種程度,張浩南也不會給面子,給這家廠拉貨運貨的駕駛員,張浩南完全可以讓丁奎山開個高價拉過來,封伱一個月,一輛重卡都別想把棉包拉進廠區。

這裡面全程都不會有非法手段,全是合法的。

打官司打到隨便哪個委辦局,張浩南都不會慫。

這也是張浩南出來當“公敵”的優勢,他真的不怕跟各路老闆鬧翻,明的暗的都不怕那種。

現在為了緩解通勤壓力,尤其是“春運”一票難求的境況,除開政府相關部門在客運線路、班次數量上臨時優化之外,像“沙城食品”這種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多一點,其實是一個重要補充。

畢竟企業用工集中,在協調返鄉長途客車路線上,有著非常大的優勢。

只是絕大多數企業不願意這麼幹。

畢竟買一輛大巴車那也是一兩百萬的事情,有這錢換輛大奔不香?

大巴車駕駛員也是重要資源,搞個企業班車就頂天了,浪費在“春運”上就肯定要額外增加支出,每一分錢花出去都心疼。

“沙城食品”這種搞法,多少帶著點“鯰魚效應”,而且每年有春秋兩季招聘通告,以往挖人是要講一點和氣生財的,可一旦有政府相關部門支持,這挖人隨便挖的,不會被監管部門叫過去坐下來談。

所以別看北方小年這天張浩南在五家埭村村部盯著發車,在村部大院裡停著的國產霍西A6有十七八輛,這就意味著十七八個老總或者副總。

大奔少是因為不太方便開出來,今天還有以私人身份過來的幾個委辦局頭頭,也沒有記者什麼的跟著,就是看看張浩南這邊的實際情況。

“張總,今天大概多少車?有十輛沒有?”

沙城春運辦公室是臨時性工作小組,組長一般就是相關單位的局長,今年有點不一樣,是沙城汽運公司董事長掛職,然後各個鎮以所為單位,設置分區組長副組長。

“沒有,一共就八輛車,登記過的一共四百個人不到。”

市區鎮的工業區,有些發達的工業村,常駐人口輕鬆破萬,本村人口通常就是兩千來號人,主力就是外來務工人員。

像五家埭這種發展比較晚的,正常情況沒啥話語權,但因為有張浩南在,兩年發展的威懾力,抵得上別家過去十五年的積累,這也是為什麼今天來這裡的老總多,而不是張浩南去別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