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187 張總高見(第二更)

而且玩的規模也不是十幾年後張浩南可以比的,十幾年後張浩南也只是小股東之一,賺個兩三百萬就爽得不行。

沙城鋼鐵廠“啪”的一下就是八千六百多萬阿美利加元掏了出去,生產線以及一應技術全部打包。

這個年代的八千六百多萬……

當然,這個項目也得有人保駕護航,這個人叫魏剛。

張浩南不過是依葫蘆畫瓢,然後在倭奴那裡挑揀一些廢物重新利用。

最主要是很長一段時間民間不懂行的都會狂吹倭奴“工匠精神”,張浩南也是投其所好,這錢不掙,別人也會去掙,還不如便宜自己。

所以張浩南跟陳文林描述的時候,也沒說讓農業局單幹,必要時候,拉上工信局一起幹,還能讓市政府賺一筆翻新費,倘若有特別中意倭奴“技術”的兄弟縣市,那弄個“技術引進”的名頭,加個零就賣過去……

不宰兄弟的錢,那還是人嗎?

聊了一會兒,陳文林就感覺這裡面很有搞頭,就是有些地方比較擔心:“這走私……不太好吧?”

“陳局長,我買的那棟1013,原先是誰的房子,你不要告訴我不知道啊。”張浩南笑得玩味,他才不信陳文林啥也不懂。

“張總,我什麼都不知道啊,我農業局的。”

陳文林臉都綠了,涉及到走私,一個繁忙的港口,咬咬牙,堅持堅持,一年逃個四五十億的稅,其實也不難。

困難或許有,克服了困難,這不就挺過來了嗎?

但陳局長畢竟是農業局的,是老實人,所以不置可否。

張總信了,於是笑道:“我們在香江賣碟片,賣磁帶,賣錄像帶,然後出口到倭奴,很正常吧。”

“正常。”

“收到錢就行了,剩下的管那麼多。”

“也是啊。”

至於說兩條船在茫茫東海之中偶遇,然後互相幫忙補個淡水或者挪一下冰塊,都是正常的。

錢到手了,剩下的不用管。

當然,這是極端情況。

能正經出口,肯定是要正經出口的。

唯一可惜的是,這年頭國內鰻鱺產量還沒有爆發,畢竟沒有找到增長點,長三角地區隨便逢年過節張張嘴,千幾百噸產量就吃完了。

總市場盤子很小,連兩個億都沒有,遠不如甲魚黃鱔還有螃蟹,甚至跟躬耕于田間池塘的小龍蝦比起來,也沒有多大優勢。

雖說這時候的小龍蝦市場也挺孱弱的,但在江漢、建康等沿江大城市,這時候已經有了正式的龍蝦館,並且十三香龍蝦也遍地生花,只是尚沒有成為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