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111 走親戚(第二更)

張浩南可是對自己親爹都沒有這麼敬重的樣子,雖然至今趙飛燕都沒見過張直軍本人。

“我也去!”

趙飛燕挺著個小有規模的肚子,然後對趙黛道:“小姑姑幫我錄一下,算了不用錄,反正換個臺也有得看。”

然後她忙不迭找了一身看上去寬敞舒服的衣服,急急忙忙道:“我穿拖鞋會不會不禮貌?”

“真去啊?有點遠的。”

“去的去的。”

“那就無所謂,他自己天天白背心塑料拖鞋。”

在儲藏室搬了兩箱酒放在後備箱,趙飛燕坐上車之後,又問道:“舅公吃我們喜酒的時候,為什麼不說話?”

“不好意思,自己外甥那個樣子,他過來哪裡好意思見幾個本家爺爺。都說外甥像孃舅,多少沾一點‘教子無方’的嫌疑。”

“舅公肯定挺喜歡你的。”

“我學習成績好啊,要不是後來為了起房子找錢,也不至於一年沒去學校,語文才考了六……咳嗯。反正他對我蠻好的,也給過我錢。”

差點吐嚕嘴,張浩南開出玲瓏苑之後,後面也跟著一輛白普桑,張直勤就這麼開車跟著。

趙飛燕一臉感同身受的樣子:“我好叔也對我蠻好的,我在我們家也是學習最好的。”

她老家趙巷裡離虞山市比較近,所以也把舅舅喊作“好叔”,也是美稱,以示親近,表示父母兩家不分親疏。

“呵呵。”

“你真討厭!”

離開市區鎮,順著運河往北,在商家橋略作逗留,買了羊肉之後,又開了六七公里,看到一處三河相會的回彎,突出的埠頭後面只有一戶人家,宛若獨家村,這便是張浩南舅公蔡大夏的住處。

原先是澄江市糧食局的地,蔡大夏五十來歲退休那年,說要找個地方蓋房子,已經劃入沙城的這處糧站,就獎勵給了蔡大夏落戶蓋房子。

舅公蔡大夏就不是沙城本地人,祖籍澄江。

能有這樣的照顧,倒也不是說沙城地不值錢隨便給,更何況還是公家的。

純粹是舅公蔡大夏本人立的功勞,還是當得起這一棟鄉下房子的。

鬼子兵鬧得最厲害的時候,他本人是可以不論白天黑夜就能往來長江兩岸的,明面上是德語翻譯,實際上在巨贊法師組織罷工罷課的時候,他是往來南北兩岸的聯絡員之一。

本名也不叫蔡大夏,當然戶口本上如今是叫蔡大夏,但回澄江上墳祭祖的時候,還是以“蔡庸”這個本名。

改名蔡大夏,是因為他曾經在大夏大學讀商科。

稍微跟趙飛燕解釋了一下之後,趙飛燕眼睛瞪圓了驚訝道:“這麼厲害的嗎?”

“現在理解為什麼老人家喜歡我了吧?讀書成績好的長輩,肯定看晚輩成績好也開心。”

“不是,我不是說這個厲害。我是說他做過聯絡員?”

“這話你別誇他,他不喜歡的。”

“啊?!為什麼?”

“他就沒打過一個小鬼子,一世人生都懊惱這個。”

“……”

張浩南笑了笑,“他喜歡喝老酒,倒也不貪杯,就是愛喝一點,然後吃吃羊肉什麼的。別看他住的地方偏僻,退休工資拿雙份的,兩邊都是四千五一個月,加起來九千。”

“哇!這麼多!”

“厲不厲害?”

“嗯嗯嗯!”

“哈哈,他一個月捐一半出去的。但也過得無比滋潤,孫子孫女開銷都是他來的。”

在別人工資混個一千都無比艱難的年頭,蔡大夏退休到手的錢的確是高的驚人。

實際上張浩南在這裡的一個表弟,上大學的錢也是蔡大夏出的,大一那年更是幫他買好市區一套房子。

至於說幾個子女,混得都比較一般,遠不如張浩南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