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9 作品

第579章 捕捉到小大佬一枚

他立馬聯想到一個絕佳用途製造旅行箱的表層。

這裡面有個大商機,眼下這年頭,國內出行最時髦的不過是手提包,更多使用的是自制布兜、網兜,還有麻布袋、蛇皮袋,稍微講究點的老人,則用早年間的木頭箱和藤條箱。

弄個人造革的皮箱出來,保管搶手。要是在底部按上滾輪,頂部裝上伸縮拉桿嚯嚯!

百億市值的產業誕生了。

可惜不夠高科技,人貴在精於一道,李建昆並不想五花八門的行業都涉足。

嗯?

翻到下一頁,李建昆瞳孔微微收縮,捕捉到幾個令他感興趣的字眼

“無線尋呼系統”

李建昆抬頭望向老陳,“寫個免字啥意思?”

資料抬頭的標題後面,用紅色墨水,畫了個圓圈,裡頭寫個“免”字。

陳春仙瞥過後,解釋道:“噢,這是個特殊項目。投資很大,一來我們資金捉襟見肘,有點玩不動,二來對方也不打算弄出成品。在我們的資助下,他弄了一個小型模擬系統,已驗證可行。現在只等開年後招商,看郵電系統裡,有沒有哪地方的人能看中。”

李建昆繼續往下瀏覽。

這是一套系統工程。

&t;divtentadv>由發射基站和用戶接收器兩部分構成,作用是實現點對點尋呼有沒有一點耳熟的感覺?

詳細看完後,李建昆不禁一個激靈。

看看它關於接收器的介紹:其構成主要包含超外差接收機、解碼器、控制和警示器等部件

這tm不就是BB機嗎?

正確稱謂叫“Bp機”,國人喊著喊著,給喊岔了。

雖說不是什麼先進技術,1949年被漂亮國的人發明,60年代被大名鼎鼎的貝爾公司商業化,但這年頭還沒有進入我國。

對於BB機,80和90年代走過來的人,相信都不會陌生。

李建昆這個年齡段的人,更是親歷了它在我國從出現到興盛,再到淘汰的全過程。上輩子他用過好幾部,不是喜歡手工,比較手欠麼,用到要換新時,全被他肢解過,有段時間很痴迷其原理,做過一番研究。

BB機第一次出現在我國,正是今年。

因為一場盛會,所以令人印象深刻1983年9月,第五屆全運會在魔都舉行,魔都郵電創建了國內第一家尋呼臺,用戶是全運會的30餘位工作人員。

彼時的BB機屬於第一代,十分落後。

沒有顯示屏,只能靠模擬信號傳輸,用戶接收到呼叫信號後,需要致電尋呼臺,才能查詢到回電號碼。

再瞧瞧資料上介紹的接收器構成,帶警示器不正是這款嗎?

乖乖!這誰弄出來的?有兩把刷子啊!

BB機不算稀奇,內部構造其實蠻簡單,大哥大也是一樣的道理,難的是尋呼基站的搭建技術!大哥大則是蜂窩網絡的基站搭建,即老百姓所熟知的1g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