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五十四章:百家源流,至聖之道

   

   “曦兒,若是邦周天命落地,洛氏倖存,你說洛氏何去何從?”

   

   

   

   洛曦想了想有些遲疑的說道:“洛氏聲望卓著,或許可以像宋國那樣,裂土封國。”

   

   

   

   洛休有些失望又帶著一絲嫌棄的看了自己兒子一眼。

   

   

   

   管仲已經開始在齊國推行土地私有,這是一種與邦周建立完全不同的制度,結果自己的傻兒子還在這裡玩老一套。

   

   

   

   現在公室之中,人才越來越凋零,若不是洛國底子厚,加上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實在是勝過其他國家太多,哪裡還能有現在的輝煌。

   

   

   

   想到這裡,洛休就覺得自己肩上的責任很重,他要給子孫留下足夠多的智慧,以免子孫不肖,累及素王的家族傳承大計。

   

   

   

   若是姬昭在這裡,他會直接勸洛休算了,就連他這個天命之子的屬性都是他用屬性卡強行改變的,其他人的平庸再正常不過。

   

   

   

   這就是與周王朝深度糾纏的結果,解決的方法,姬昭漸漸地有了眉目,只能說還不到時候。

   

   

   

   雖然心中對於自己的蠢兒子有些失望,但這些年來,洛休漸漸也接受了公室子弟的平庸。

   

   

   

   似乎是感受到了父親的不滿,洛曦連忙又補充道:“若是不能裂土,亡周者必然是新的天命之人,就如武王一般。

   

   

   

   但邦周之所以能存續,是因為武王之後有先祖素王,東征平亂,才能安定下來。

   

   

   

   可以等天命之人老死,再尋求復國。”

   

   

   

   這還像話,對於這一次的答案洛休還算滿意。

   

   

   

   實際上這種問題本來就沒有意義,按照現在的局勢,只要洛國控制的好,幾百年之內周的天命還不會落地。

   

   

   

   至於再遠的未來,誰能知道呢?

   

   

   

   洛曦將兩篇大論直接掛在了學宮之中,言明這是國君所寫,讓眾人評價哪個理論更技高一籌,若是說的有道理,便以金銀布帛相贈。

   

   

   

   實際上根本不需要這些財物,性善論和性惡論這兩篇文章,是如此的邏輯清晰,如此的觀點強烈,宛如洪鐘大鼓一般,將所有人的腦子都震成了糨糊。

   

   

   

   現在這個時代,元士的力量還沒有被髮掘出來,思想還沒有變革。

   

   

   

   洛休能有這樣超前的思想。

   

   

   

   首先他是天命之人,有靈機顯現。

   

   

   

   加上姬昭那些超越時代的思想,他耳濡目染,才產生了這些邏輯明確的理論。

   

   

   

   這時的洛休已經來到了姬昭的領域之中,他第一次見到姬昭時,與洛蘇和洛成的表現別無二致。

   

   

   

   “老祖宗!”

   

   

   

   洛休直接激動的拜倒,然後就感覺自己的身體被一股風扶起,正在驚駭之中。

   

   

   

   一瞬之間,兩人就來到了一片桃林之中,心中只能感慨老祖宗的天人手段。

   

   

   

   姬昭跪坐在桃樹下的桌案旁,片片桃花落在桌上,很是美麗。

   

   

   

   洛休激動的有些手腳不便利的跪坐在另一側。

   

   

   

   “休,伱寫的性善論和性惡論很好,我想聽聽你對這兩者的看法。”

   

   

   

   洛休沒想到自己寫出來的文章竟然能夠得到素王老祖宗的關注,甚至將自己喚來天界,這是父親從來沒有說過的。

   

   

   

   這是自然,洛休的父親沒有資格來到這裡,姬昭和子孫交流、發動祖宗保佑這些,都要耗費大量的氣運點,眼下處於春秋戰國,禮崩樂壞的關鍵時期。

   

   

   

   光是為了維持洛國公室的子弟不要太差,以及保持正常的家風,姬昭就不斷地消耗著誕生的氣運點,雖然庫存還很是豐厚,但為了穩妥,防止發生團滅,他現在連道具都不抽了。

   

   

   

   “老祖宗,休的文章都是讀了您的《王道》等大典才寫出來的,怎麼敢在您的面前賣弄呢?”

   

   

   

   姬昭笑道:“推陳出新,後人勝過前人,這是天道至理,你且說。”

   

   

   

   於是洛休開始講述自己從王道以及歷代洛侯記載之中悟出的理論。

   

   

   

   從性善、性惡的世界觀開始,延申到王道、霸道,然後姬昭震驚的發現,洛休貌似一個人就將孔孟和荀子的理論全搞出來了。

   

   

   

   當然,沒有後世那麼詳細,那麼邏輯完整,有無數的例子引用證明,但的確是那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