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升雲霄 作品

第二百五十一章:斬天斬人斬國運




    張恆將手中寶劍拋上天空。



    太平劍,本就是一把斬殺國運之劍。



    見到太平劍來,蛟龍悲鳴一聲,轉身走跑。



    結果沒出數百丈,便被太平劍從後追至,一件砍在了龍角上。



    昂!!



    蛟龍一聲慘叫,一對龍角被斬了下來,向著江河摔去。



    張恆正要乘勝追擊。



    便聽天上有破空聲傳來。



    抬頭一看,來的是兩名渾身散發著腐朽氣息,與自然格格不入的散仙。



    “九天之雷,聽我呼喚!”



    面對散仙。



    張恆根本不慌,因為散仙雖然帶個仙字,但是跟真仙有天壤之別。



    更重要的是,散仙沒有肉身,只有神魂。



    天生就要被雷法所克,而張恆正是善用雷法的大家。



    “雷來!”



    張恆劍尖一指,對向一名散仙。



    “雷法!”



    散仙瞬間慌了手腳,掏出一枚玉環前去抵擋。



    只一瞬間,玉環便被擊了個粉碎,驚得散仙飛退數里。



    “劍化萬千,普照山河。”



    “山河浩浩,以應大千。”



    一擊得利。



    張恆並不罷休,很快便揮舞起寶劍。



    一剎那。



    一把劍變成兩把,然後是四把,八把,十六把,越變越多。



    近乎是幾個呼吸的功夫。



    飛劍便佈滿了天空,形成了劍道長河。



    “去”



    一聲低喝。



    劍道長河直接向兩位散仙壓去。



    兩位散仙怒極。



    對視一眼,周身散發出耀眼光芒,揮舞著一把幡旗和一把長矛迎了上去。



    “壓”



    張恆雙手向下。



    一把把飛劍,撞在幡旗與長矛上瞬間破碎。



    但是下一刻,又有更多飛劍迎上。



    一開始,兩位散仙是急速向張恆飛來的。



    但是隨著時間的持續,他們打碎飛劍的速度越來越慢,當相距張恆還有數百米時,更是進退不得,被耗在了原地。



    “冥冥天地,上古先賢。”



    “其一曰:黃帝。”



    “聚土德,播百草,製衣冠、建舟車、定音律,平九黎,合炎帝而開炎黃之世,鑄寶劍而立四海之邊。”



    張恆一邊禮讚,一邊對著天空遙拜。



    “皇有一劍。”



    “名為軒轅。”



    “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



    “劍柄一面書農耕畜養之術,一面書四海一統之策。”



    “此劍出,天下平,四海升。”



    嗡嗡嗡



    張恆的頭頂上,隨著他的禮讚,開始有劍光閃爍。



    伴隨著讚歎聲,劍光越發清晰。



    最終化為了一把真實的銅劍,好似從神話中走來一樣,繞著張恆不斷飛行。



    “以軒轅正統之名,請神劍,誅蠻族”



    張恆伸手一指:“去!”



    轟!



    借假修真。



    軒轅劍的背後,出現了一位頭戴冠冕的帝王虛影。



    他好似自神話中走來,有好似曾經的聖王,留在天下間的倒影。



    他不言不語,面目模糊。



    看了眼這大好山河,持著寶劍,一劍向兩位散仙斬去。



    “這是什麼?”



    “哪來的軒轅黃帝!”



    噗



    兩位散仙奮力抵擋。



    但是劍光閃過,二人連通手上的法寶應聲而斷。



    “恭送聖王。”



    張恆躬身下拜。



    拜完之後,劍鋒一轉,指向天上的青雲:“天地紛紛,其亂不止,我有一劍,可開太平去!”



    太平劍飛入雲端。



    如蛟龍入水,在青雲內一陣翻滾。



    受此影響,無數青雲被劍光攪碎,隨後被黃雲撲在懷中開始了啃食。



    嘩啦啦



    瞬間,天空下起了血雨。



    與此同時。



    大地開始乾旱開裂,天流火,地裂痕,淒厲的哭聲響徹四方。



    “氣運反噬?”



    張恆只覺得在冥冥之中,有無窮業力加身。



    這是斬殺長生部落氣運的後遺症。



    “去。”



    張恆從懷中掏出一枚令牌。



    這枚令牌上,赫然寫著一個閔字。



    要知道。



    趙氏王朝才是此界正統。



    長生部落剛開始凝聚天命,可天命未歸,反噬,並不像天公將軍斬漢朝國運一樣。



    再加上斬殺國運的反噬,轉由閔王承擔。



    對閔王而言,長生部落是敵人。



    斬殺長生部落國運的反噬,對大松王朝不但不是詛咒,反而是補品。



    要不然,張恆也不會輕易斬下這一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