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Q 作品

第二四二章 窮困的內陸瓨磗芴濵

 1681年2月16日,正午時分,甘谷堡。 

 楊安林掀開搪瓷桶的蓋子,裡面內襯著隔熱的秸稈,裝著一個深盆,裡面盛滿了牛肉和土豆塊,以及大量的米飯。 

 夾著快子,挑起一坨牛肉塞進嘴裡。儘管是用曬得乾硬的牛肉乾煮食,但勤快的妻子在熬煮了數個小時後,還是將牛肉煮得綿軟稀爛,入口後,咀嚼幾下,便成一團碎肉,吞下腹中,一種深深的滿足感油然而生。 

 一隻牧羊犬在他身邊不停地轉來轉去,尾巴也使勁地搖動著,拼命地向主人諂媚討好,以期獲得一些吃食。 

 “給你!”楊安林挑起一塊牛肉,稍稍猶豫了一下,便扔給了那隻牧羊犬,“孃的,你這吃的可比有些人吃的還要好嘞!” 

 那隻狗迅速將地上掉落的牛肉吃到嘴裡,隨即抬起頭來,望著主人,繼續使勁地搖動尾巴。 

 “莫要跟老子搶吃的!”楊安林抬腳將狗踢遠了一點,“趕緊去將那邊的羊給老子攆過來。” 

 那隻狗不滿地發出幾聲嗚咽,並沒有離去,繼續圍著主人,不斷地搖著尾巴,左右跳躍著,嘴角不時地滴落哈喇。 

 “貪吃的畜生!”楊安林笑罵一聲,然後從挎包裡掏出一塊乾硬的饅頭,扔給那條狗。 

 在廣大的鄉村、牧場,以及城市中的工廠,勞作的地方往往距離家太遠,根本不可能花費大量時間,往返家中去吃一頓正式的午餐。這就意味著,外出勞作的男人們不得不準備一些便於攜帶的簡單食物。 

 在早期時候,通常就是幾塊幹餅子、一塊麵包,或者一個饅頭,配點鹹菜,然後再帶一壺水。隨著近年來民眾生活水平的逐漸提升,攜帶的午餐也不侷限於上述乾糧了,開始變得豐富起來。有肉餡或者菜餡的包子,過油的煎餅、油餅,及至出現盛滿飯菜的“便當”。 

 自由不羈的農人和牧民,甚至還會帶上小半壺酒,午餐後喝上幾口,解解勞作半日後的疲乏。 

 楊安林是齊國第二代移民,在結束了自己快樂的六年學堂生活後,還不到十三歲,便跟著父親一起種植、放牧。 

 甘谷堡一帶,土地貧瘠,氣候乾旱,並不適合大範圍的農業種植,但這裡擁有一條季節性小河--小甘河,還有許多鹽鹼溼地,以及大片大片的低矮草甸,倒是非常適合放牧。二十多年前,政府組織了三十多個新移民屯駐於此,還配了部分女人給他們,並以貸款的形式,給每戶移民分配了若干牛羊,設置了這處內陸腹心的據點。 

 這麼多年過去了,甘谷堡的在冊人口已增加至一百六十多人。當地人主要以放牧為主,小甘河兩岸開墾了數百畝耕地,種植蔬菜、瓜果,以及土豆、花生、玉米、高粱等耐旱作物。生活說不上富裕,但也衣食不缺,溫飽不虞。 

 不過,這裡太過荒涼,距離最近的“大”城市宋城(今澳洲凱瑟琳市),超過六百公里,不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可謂貧乏得很。這導致小鎮上部分年輕人,離開了甘谷,前往北邊的大城市,以尋找更好的發展機會。 

 楊安林的兩個弟弟,就分別前往了建業和新淮安(今澳洲帕默斯頓市),進入那裡的工廠打工。 

 大城市裡有熱鬧的街市,各種各樣的商品,還有密集而林立的樓房,到了海邊可以看到數不清的大船停靠,形形***的外國人進出往來。雖然工廠裡勞作比較辛苦,約束也多,但一年下來,可以攢下三五十塊。 

 楊安林在將弟弟們的來信讀給父母時,對他們描述城裡的生活,心裡未嘗沒有生出幾分羨慕。 

 因為甘谷地處偏遠,導致這裡極為閉塞和落後。堡中唯一的小賣部,差不多一個月才會到北邊的宋城或者溫泉鎮(今澳洲北部馬塔蘭卡小鎮)進一次貨,然後順便帶回一些過期的報紙和刊物,讓當地民眾知曉國家新出臺的各種政策法令,以及瞭解一些國內外大事。 

 三年前,聽說國家交通部和鐵道部擬修建一條橫貫漢洲大陸南北的鐵路,屆時,鐵路會穿過他們所在的甘谷堡,這讓所有人不由振奮不已,認為鐵路的到來必將極大改善他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