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Q 作品

第二四零章 齊國的日常生活(續二)

在齊國境內,從小學堂到初級中學堂,是不分男女,一概實施混合教育。待升至高級中學堂和大學堂,則會男女分開就讀。

國內的女子大學堂的數量和招生規模要遠遠小於男子就讀的大學堂,設置的專業類別也多為師範教育、醫學護理、行政輔助、財務助理,縫紉、以及語言翻譯等,大部分學制為兩到三年。她們在畢業後,一般會進入教育、政府、醫療,商社等機構,從事略微有別於男子的工作。

相較於這個時期,大陸上的秦國女子普遍在社會中處於極為低下的地位,齊國女子的地位卻稍稍有所提升,並且還具有一定的獨立性。

蓋因,齊國自建立之初,人口便一直都是硬傷,勞動力極為短缺,這就使得齊國的政府和社會不可能將女子“雪藏”於家中,給予了她們較大的開放度,在許多特定的行業中都佔有了一席之地。

當然,目前能就讀於女子大學堂的女子,絕大部分都出身於富貴家庭。他們的父母希望讓自己的孩子能學得一定的知識和文化,提升其整體素養和氣質,以便可以嫁入更高的門第。

據說,皇室的公主和郡主們也會隱名進入女子大學堂學習,若是自己的孩子能有幸與她們結交,進而引薦給某個適婚的皇子龍孫,那可就一舉攀上了皇家關係,謀個富貴百年,那也不是夢。

當然,在女子大學堂中的學生中,也不乏有些獨立性較強的女子,希望能掌握一技之能,從而可以追求個人的人生自由和幸福生活。

若是有心人統計齊國的女子所學的課程,就會發現她們花在縫紉課上的時間比其他任何科目都要多。師範教育、醫學護理,只能排在二、三位。

在世界範圍內,縫紉,可能就像呼吸一樣,是女子極普遍、極必要掌握的技能之一。社會各階層的女性都需要學習縫紉技能,無論你是尊貴的皇室公主,還是卑微的底層少女。

在齊國,對大多數女孩來說,縫紉課程始於4--5歲。用邊角布料和色彩鮮豔的線來製作簡單的布娃娃--這要感謝齊國發達的紡織工業使得布料的價格得以持續下降,從而讓父母比較大方地允許孩子浪費一些布料,為自己製造一些有趣的“布偶玩具”。

長年的縫補練習,可以鍛鍊女孩子們的靈巧性,使她們掌握處理針線活兒時的關鍵技巧。對於一個女子,不會縫紉是令人無法想象的事,就好比身處現代社會,卻不會使用手機一樣。

縫紉技能是普通人家謀生的基本手段和節省家庭開銷的最基礎的方式,同時,它也是最受女性歡迎的消遣活動,如刺繡或製作布偶。

“這些男子真討厭!”當那輛公共馬車駛過之後,幾名少女抬起頭來,朝馬車的方向,羞怒地啐了一口,“哪有大街上,盯著女人家一直都不放的道理?這要擱著在秦國,說不定就要大喊一聲,登徒子!”

“好看的女人家,不就是要吸引男子的目光嗎?”白子若不以為意地說道:“你們呀,說不定,嘴上說著嫌棄人家的話語,心裡卻是早已心猿意馬、浮想聯翩了!”

“哎呀,你怎生說這般話來?……恐怕,只有你,才是這般想的!”幾名女子有些羞惱,但又畏於她一貫的犀利言語,倒不敢說出刺激的話語。

“對呀,剛才馬車上那些男子這般瞧著我,我是很開心呀。”白子若雙手提起馬面裙,笑吟吟地原地轉了一圈,“我大齊女子,就該要大大方方的,自信而優雅地表現自己的美麗和風度!”

白子若,即為皇室第十女,齊子若,宜妃白止君所生,年十七,尚未受封公主號,隱名就讀大興女子大學堂。因為是皇帝陛下最幼女兒,備受寵愛,因而養成了心性跳脫、率性而為的性格。

明日便是正旦年節,一些家在大興城的學生因此向師長請假,以為居家團圓。皇室雖說在大興也有皇家別院,但齊子若跟著同學一起請假出來,卻並不是為了趕到那裡去享受一場假日盛宴。

她要去見一個人,嗯,準確地說是一個男人,趁他前往漢洲內陸進行一場異常艱苦的行軍和演習之前,準備做一次大膽的“告白”,如父皇說的那般,去追尋一個屬於自己的幸福。

廖修義怎麼也沒想到,自己剛剛才在球場上縱橫往來,酣暢淋漓地奔跑和衝撞,滾了一身的泥土和汗水,衣服還未換下,便被某位要好的同學給拉扯到了外面,然後躲過執勤的哨兵,翻過軍校的牆頭,來到一處僻靜的大樹下,再次見到了那個巧笑嫣兮的女子。

“是不是很意外呀?”齊子若看著有些手足無措的廖修義,輕輕地上前一步,笑著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