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Q 作品

第六章 菊與刀(二)

    然而,就是這麼一群極度貧窮,被排斥在正式的社會結構之外的人群,卻在這一天突然被藩主徵召,在武士的帶領下,拿著一根根竹槍,來到鹿兒島城附近。除了他們這些賤民,無數的武士和農民也被迅速武裝起來,在每日只早上有一頓稀粥,中午一個飯糰的供應下,開始進行著高強度軍事訓練。

    入眼之處,似乎整個鹿兒島地區都成了一片軍人的海洋。至於藩主召集這麼多軍隊,是想反抗幕府將軍大人,還是與其他大名因為領地或者利益相爭,所有的賤民根本不去考慮太多。對於他們而言,每天能吃上一頓免費的稀粥另加一個米團,是一件多麼令人愉快的事情。

    作為祿高72萬8千石的日本第二大藩主島津氏(第一大藩是加賀藩),除了領有薩摩國,還有大隅國和日向國,盡佔九州南邊領地,雄霸日本西南地區。

    在關原之戰爆發前,島津氏第17代當主島津義弘原本接受了德川家康的援軍請求,計劃率領約1500餘人的軍隊,幫助德川家康的家臣鳥居元忠防守伏見城,但是不知是由於當時信息傳遞不及還是其他原因,鳥居元忠並沒有接到相關的消息,拒絕了島津義弘進城協防的請求,使得島津義弘憤而加入了西軍。

    關原大戰僅僅進行了一天便分出了勝負,在西軍敗亡已成定局之時,面對諸多友軍的奔潰,島津義弘卻成功的突出了重圍,並平安返回薩摩,保留了元氣。戰後,島津氏向德川家康擺出來武備恭順的姿態,即一方面加強領內的武裝力量以鞏固國境,另一方面又通過近衛信尹、井尹直政、山口直友等人以外交手段期望獲得德川家康的諒解。

    考慮到島津氏地處西南偏僻地區,出動大軍征伐不便,再加上薩摩藩仍然保持有強大的軍力(兵力估計超過1萬人),因此德川家康在一番武力恐嚇後,不得不捏著鼻子與島津氏達成了和解。而作為懲罰,當主島津義弘不得不隱居,由其次子島津忠恆繼承,是為島津氏第18代當主。繼任之後島津忠恆正式創建薩摩藩,是為薩摩藩初代藩主。

    島津光久作為第二代薩摩藩的藩主,在任期間,正好趕上德川幕府的閉關鎖國政策的完成,使得作為薩摩藩主要財政來源的海外貿易大受打擊,藩內負債開始加劇,由島津忠恆時的負債2萬兩白銀一下子膨脹到35萬兩白銀,藩政一時間窘迫不已。

    於是為了緩解財政,島津光久於寬永十七年(1640年)開始任用家老島津久通在長野(現在的鹿兒島縣薩摩郡薩摩町永野)等地進行了金山的開發工作,期望通過開源來緩解財政壓力,然而薩摩藩的金山採掘僅僅進行了兩年,便遭到了幕府的阻撓和打壓,最終不得不於寬永二十年(1643年)被迫停工。

    於是,島津氏開始加大對琉球的壓榨,並通過該地,與大明輾轉進行所謂的“朝貢貿易”,多少對藩內財政有所改觀。

    十幾年前,齊國人佔據了琉球南部幾個小島,將其建為移民補給中轉點,考慮到那幾個荒僻的島嶼也無任何產出,而且齊國擁有不弱的海上武力,薩摩藩便默許了齊國人在琉球南部幾個小島上的勢力存在。

    後來,隨著齊國在移民的過程中,不斷從他們遙遠的漢洲本土轉運大量的各類工業製成品於此販賣,薩摩藩遂與齊國做起了走私貿易,在琉球將齊國商品轉手賣與九州及本州沿海。暢銷的商品,豐厚的利潤,讓薩摩藩賺的盆滿缽滿,每年獲利數萬兩白銀。不到十年時間,不僅將藩內債務全部清償,而且還積存了數十萬兩白銀,使得薩摩藩實力進一步增長。

    然而,隨著齊國對琉球的野心越來越盛,雙方密切的商業合作伙伴關係開始出現一絲裂縫。當薩摩藩駐琉球的家老傳來信息,齊國人將琉球王世子轉移到了琉球南部地區,並且還在該地區謀佔了兩處據點,隱隱露出要控制琉球王族的跡象。

    作為一名擁有高潔品質的大名藩主,島津光久感到自己的尊嚴和地位受到了無禮地挑釁。琉球,是他的父輩和無數忠勇武士們用鮮血換來的,更是彰顯島津氏武運長久的標誌。如今,一個萬里之外的番邦小國,意圖要用卑鄙的手段將琉球奪走。一旦造成這種後果,薩摩藩島津氏,將成為所有日本大名的笑話,甚至此舉也會讓高臥江戶城中的德川氏暗中爽一把,呵呵,終於有人來削弱島津氏的實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