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老Q 作品

第二三四章 漸變

    哦,對了,自己的老婆和閨女,還是去年從官家手裡分配而來的。那個可憐的女人,是建奴在去歲攻破來州府後逃難至登州,結果半路上,丈夫得病死了,留下他們孤兒寡母兩人。待齊國大軍幫著朝廷擊退建奴後,便開始將眾多難民陸續轉運耽羅島(濟州島)、雲州、庭州(領俄羅斯海參崴市)等地。

    去年,因為大戰的緣故,被轉運到雲州的難民就特別多,僅朱敬水所在的民屯就分來了兩百多人,使得這片昔日荒蕪的地方突然人丁興旺起來。

    被官家婚配了女人,朱敬水自然就不能再過以前那種集體民屯生活了。在一群相熟的屯民幫助下,利用農閒時節,蓋了兩間土屋,算是初步建立了一個小家庭。

    到了年初,官家如約分了二十畝田地與朱敬水,每年夏秋兩稅,田賦什一。

    耕田種地,辛勤流汗,作為一個農人,朱敬水並不怕吃苦,他相信憑藉自己和妻子的努力,肯定會將這二十畝田地操持好。若是風調雨順,定然還有不少餘糧可以存下。

    但是,昨日收到屯民官的通知,所有壯年男丁都要在今晨於麥場集合,說是要搞鄉兵武裝訓練。

    鄉兵,朱敬水是瞭解一點的,數年前在登州時,就看到過許多來自長山島上的齊國鄉兵幫著朝廷守城作戰。他們全都身著灰色軍服,有持火銃的,也有持刀劍長矛的,瞧著跟他們的經制軍伍沒有什麼兩樣。

    咋的,俺們這邊也要學著齊國人搞鄉兵制度?難道,朝廷這是準備要徵調俺們去登來打仗了?

    在麥場上,朱敬水與民屯裡的其他兩百餘壯丁全都在小聲地交頭接耳,臉上均流露出惶恐不安的神色。

    “爾等身居域外蠻夷之地,四周皆虎狼之徒,更兼之,神州大陸建奴橫行,佔我家園,屠我百姓。我大明危亡,亦懸於一線。”來自中興城的一名兵備道的官員看著麥場上亂糟糟的一群屯民,大聲地說道:“故,奉陛下之命,中軍都督府令,雲州各地府縣民屯均建鄉兵之制。”

    “凡年滿十六週歲以上之男丁,均需每月參加三日以上軍中操演,不得無故缺席,更不得逃避、懈怠。若有違者,重則處以杖責並罰苦役,輕則罰銀、賦稅加徵、抄沒田產。”

    有鑑於去年登來大敗,軍中精銳幾乎喪失殆盡,永寧候、登來鎮總兵蔣永銳遂上書永初帝,彷齊國全民皆兵模式,在登來和濟州島、雲州、庭州等幾個海外領地也實施鄉兵制度,不僅可以加強對地方基層的控制力度,還能維持一個龐大的後備兵源。更重要的是,眾多經過軍事訓練的鄉兵,用起來的話,還不用花費朝廷捉襟見肘的財政。

    永初帝當即下旨,於登來和幾個朝廷控制下的海外領地全部實施鄉兵制度,不僅從軍中抽調大量的軍官和老兵奔赴各地府縣鄉鎮,還發文長山島,請求齊國派出深諳鄉兵制度建設和訓練的官員和軍官,給予全程規劃和指導。

    “鄉兵不僅要嚴苛的訓練,而且有必要的話,還是要拉出去進行一番實戰。”來自長山島的一名鄉兵小隊長在結束了當日的軍事訓練後,向中興城的兵備道官員建議道。

    “畢竟不是經制軍伍,若是貿然拉到登來戰場,恐怕難以勝任吧。”

    “那是自然!”那名鄉兵小隊長笑了,“鄉兵建立之初,必然無法經歷大的戰陣。不過,可以拉出去打打土人。這個大島上,想來應該有不少當地土著,可以試著對他們發動幾次清剿。除了能鍛鍊鄉兵的實戰技能,還能給你們補充一下人口不是。待過上一兩年,有了一定的軍事實力,還可以坐船去朝鮮海岸轉一轉。當然,你們也可以憑藉鄉兵武裝的護持,將勢力擴展到南邊,驅逐那裡的日本人。”

    長山島上的齊國鄉兵,一般在經過一年多的軍事訓練後,都會隨著陸戰隊和自救軍前往朝鮮,“刷”戰鬥技能。在經歷過幾次襲擾戰後,基本上就能充當陸戰隊的輔助戰力,參與一些高烈度的戰鬥任務。因而,對如何快速增加鄉兵戰鬥經驗,提升戰鬥力,都有既定和成熟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