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若水 作品

第118章 離開

    應該說不只是楊青,任何人想要跳芯片這個大坑,他都會持熱烈支持的態度,不過相對而言,他對楊青的期待值最大。

    這其中除了楊青確實有一定的能力之外,他手裡即將到手的一百億華元也是其中的關鍵。

    儘管一百億在芯片半導體方面只是一個極小的數字,一臺阿斯麥的euv光刻機的價格就是一億米元,而且還是有價無市的那種,就算威華出一點五億米元,人家都不會賣。

    而光刻機在芯片產業鏈中還只是最重要的一環,其他設備,還有耗材方面的消耗,只會在光刻機之上,光是一個高潔淨度車間,所需要的的資金就有幾千萬了。

    而且就算光刻機買回來了,就能提升到5納米制程了嗎?

    那也是妄想而已。就像國外的四星,英特爾和臺積電,同樣作為頂級的芯片生產企業,也只有四星和臺積電量產了5納米制程的芯片,英特爾的製程技術還在10納米左右徘徊。

    儘管英特爾號稱他們的10納米制程,等效於臺積電的5納米,而臺積電的5納米,並不是純粹的5納米,但是如果英特爾真有這樣的製程能力,他也直接弄出一個假的五納米來,光是在宣發上,就佔了多大的便宜。

    自然這也與英特爾不是一個代工廠,只專注自家的芯片生產有關,沒有足夠的成本壓力,但是在老對手後發制人的現在,他們依舊在慢吞吞擠牙膏,還不是因為生產線上的製程工程師不足,成品率始終不高的緣故嗎?

    所以未來華國想要在芯片領域奮起直追的話,大量優秀的製程工程師是必不可少的。

    其實華老爺子對他也未必有什麼信心,只不過技術這東西,尤其是半導體技術,就是要砸錢的,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芯片企業,每次製程提升,消耗的米元都是數以十億計,這麼大的投入,幾乎伴隨著代工企業的一生。

    不然現在還保留著芯片廠的芯片設計公司,就只剩下英特爾和四星了,其中堅持不做代工的也就只有英特爾一家了,還不就是提升製程的消耗,已經到了市面上大多數廠家都接受不了的程度了嗎?

    錢砸下去了,未必會有結果,但是不砸錢,那一定不會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