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阿斗不扶 作品

第550章 【和記洋行收購戰 1】

    1974年3月初旬,香港的媒體突然報道:和記國際(和記洋行)在海外的投資,包括英國、澳洲、東南亞等地均出現不同程度的虧損,尤其是在印尼的業務,遇上全球石油危機之後,更是產生了1億多港幣的壞賬。

    消息一經媒體傳播,投資者大量拋售和記國際的股票;

    和記國際在1972年3月巔峰時刻,市值高達72.5億港幣,股價達44港幣每股;

    如今,和記國際的股價只有4港幣,不及巔峰時期的十分之一;

    和記國際已經陷入嚴重的財政危機之中,有關公司倒閉的傳言滿天飛。

    .....

    長實大廈。

    吳光耀拿著和記洋行的具體資料,認真的看了起來;

    越看越覺得祈德尊是個人才,要不是股災和石油危機,和記洋行怕是超越怡和,也只是時間問題;

    但正是因為祈德尊,和記洋行也才陷入現在的困境;

    這就是所謂的成也祈德尊,敗也祈德尊!

    此時,和記國際一共有7家上市公司、285家子公司及聯營公司,可謂體量龐大;

    七家上市公司分別是:和記國際、和寶、屈臣氏、和記地產、都城地產、均益倉、海港工程。

    1954年,祈德尊出任和記洋行董事局主席,當時的和記洋行不過是一家小洋行,和會德豐屬於聯營企業;

    1963年,祈德尊向會德豐集團收購其屬下的上市公司——萬國企業的控股權;

    其後,祈德尊通過萬國企業收購了未上市的和記洋行全部股權,並將萬國企業更名為‘和記國際’;

    自此,相當於給和記洋行注了一個上市企業的殼,說以說‘和記國際’亦是‘和記洋行’。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和記國際進入急速膨脹的新時期;

    祈德尊利用部分投資者看好洋行股票的心理,通過發行新股展開了一系列的收購活動。

    1966年,和記國際先後收購了屈臣氏、德惠寶洋行、泰和洋行,三家歷史悠久的進出口洋行;

    這三家商行與和記國際,組成了和記集團拓展進出口貿易、及批發零售商的核心。

    自此,和記洋行從眾多洋行中脫穎而出,但是和記洋行並沒有停下擴張的步伐;

    1969年,和記國際透過發行優先股集資7200萬港幣,收購了著名的黃埔船塢30的股權,並取得了黃埔船塢的控制權;

    這是和記國際發展史上的一個很重要里程碑,它奠定了然後‘和記黃埔’發展的堅實基礎。

    和記國際收購黃埔船塢後,立馬重整該公司業務,並開始起了多元化發展:

    首先,黃埔船塢在紅磡興建一座貨櫃碼頭,開始貨櫃運輸業的發展;

    其次,黃埔船塢與華資地產公司合作,成立都城地產公司,欲發展黃埔船塢剩餘土地;

    最後,在1970年,和記國際透過黃埔船塢,收購了港島的大型貨倉集團——均益有限公司。

    黃埔船塢和均益倉這兩家公司在九龍、本島,均擁有大量的廉價地皮,令和記國際一舉成為香港最大的地主之一,僅排在吳氏家族之下。

    1973年,黃埔船塢將船塢(造船)、船舶修理等業務,與太古船塢合併,成立了聯合船塢有限公司,並在青衣島投資興建新興船塢;

    黃埔船塢則加強地產及貨櫃運輸業的發展,黃埔船塢和均益倉組成香港國際貨櫃碼頭有限公司,投得葵涌7號貨櫃碼頭;

    加上葵涌6號貨櫃的部分股權,國際貨櫃公司一舉成為香港第二大的貨櫃碼頭經營集團,僅次於環球碼頭的4個葵涌貨櫃碼頭(收購日本公司擁有的5號葵涌貨櫃)。

    在1970年,和記國際又相繼成立了和寶有限公司、和記地產有限公司,並將它們上市,進一步壯大了和記集團的聲勢。

    和寶有限公司,主要的附屬公司是德惠寶洋行、泰和洋行,其經營的業務主要包括:進出口貿易、商務、機械、汽車銷售、建築材料供應等等。

    放下手中的資料,吳光耀陷入思考;

    雖然家族辦公室及自己的一眾屬下,勸自己無需考慮太多,直接介入收購即可;

    但是吳光耀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不想惡意收購,更不想讓人覺得自己有意針對英資;

    更何況,祈德尊還算吳光耀的朋友。

    所以,能友好收購最好,不能友好收購,那就暫時放一放;

    待和記集團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和記洋行必屬於吳光耀的;

    哪怕是滙豐銀行,也爭不過吳光耀。

    不過在這之前,自己有必要給滙豐銀行上上眼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