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阿斗不扶 作品

第451章 【三線出擊1】

    “好吧!既然你們認錯了,我就不和你們計較了!”吳光耀大氣的說道。

    有了這個小插曲,大家就開始討論起收購的安排了!

    這次來美國,吳光耀調動了四路人馬(麥德龍團隊、gh地產、索尼、威斯丁酒店),每一路人馬的背後都是吳光耀的一位女人;

    這四路人馬在老虎基金的串聯下,分別進攻美國的報業、製片業、院線,三線齊頭並進,讓吳氏家族的勢力在美國發展壯大。

    三線出擊,每一線都有多種選擇:

    比方說製片業,經過團隊的幾個月考察和協商,大家的目光放在了環球影業和米高梅;

    其中環球影業公司,在創始階段成為好萊塢實力最強的電影公司,但由於創始人卡爾·萊默爾只用自有資金經營公司,而且旗下也沒有強有力的連鎖影院,到二十年代中期,已經把頭號交椅拱手讓給了新成立的米高梅公司。而在此後的幾十年裡,環球電影公司更成為好萊塢的二等公民,因為這家公司財力薄弱,也沒有簽下多少明星,擅長拍攝的是《木乃伊(》和《弗蘭肯斯坦》這樣成本低廉的恐怖片,以及小城鎮觀眾喜歡看的西部片、通俗劇和系列電影。

    直到七十年代,環球影業才有機會重新回到好萊塢的頂級公司行列;

    除了從發行喬治·盧卡斯的《美國風情畫》(1972年)上大賺一筆,環球還與斯蒂文·斯皮爾伯格這樣的天才導演合作無間,發行了他拍攝的《大白鯊》(1974年)、《外星人》(1982年)等影片,以及後來的《侏羅紀公園》(1993年)。

    吳光耀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自己收購了環球影業,這些電影依舊屬於環球影業;

    再加上,吳光耀看過太多的好萊塢電影,光鯊魚系列的劇情就能說幾部出來,何愁沒有好劇本呢!

    再來說說米高梅,米高梅的巔峰期是三十年代到二戰前,在三十年代更是好萊塢最大的電影公司;50年代美國電影業發生危機,米高梅公司影片產量逐年下降,現在每年只能拍攝幾部不溫不火的電影。

    米高梅公司更是成為了後來轉手最多的製片公司,從今年(1969年),來自內華達州的投資商科克·柯克裡安全面收購米高梅公司;1970年,億萬富翁科克·科克裡安收購米高梅........

    比起米高梅轉手的次數,其實環球影業也不遑多讓,從六十年代開始,環球影業也經過了多次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