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六十五章,仿製野戰炮兵計算機

    最早的3D電影出現於1922年,又叫做紅藍立體電影。左眼的鏡片過濾掉畫面的藍色內容,只看到紅色部分,右眼過濾掉紅色,左右眼看到不同畫面而產生立體感。



    紅藍鏡片的問題是畫面顏色失真嚴重,無法避免綠邊/藍邊。這就幾乎沒什麼觀看體驗。



    30年代末期發現偏振玻璃原理,然後就有人打算用在3D電影上。現在第一個偏振3D影院已於1952年在美國出現,1953年正式運營,所以唐華搞的偏振系統不算世界第一,大概也就算中國和蘇東國家裡的第一吧。



    不過,雖然偏振顯示立體畫面不是世界搶先,但現在這套系統有基本零誤差的左右機播放同步器。



    90年代以前,看3D電影感覺頭暈噁心的人比例很高,就是左右機播放的時候幀(膠捲)不同步,只要左右相差一幀,左右眼就要急速調整焦距來適應畫面,頭當然就暈了。



    (當然這個同步問題完全徹底解決,得到後來的數字3D電影時代。)



    堆出這麼多高科技裝備,就是為了萬一這一次劇本又雙叒叕寫砸了,只憑這些技術手段,《宋景詩》也能成為經典。



    ……



    宋景詩是山東人,老家和武訓是隔壁鄉鎮。他1860年起義成為黑旗軍的一支,一年後被勝保擊敗被迫投降清軍,1863年脫離清軍再次起義。參加的最後一戰是各路義軍合力擊斃僧格林沁的戰鬥,戰後宋景詩不知所蹤。



    1951年中央批評《武訓傳》,命令上影到山東重新進行民間走訪,意外發現武訓隔壁的鎮子出了個叫宋景詩的起義將領。江委員覺得可以拍一部電影講這個人,就是1955年的《宋景詩》。



    《宋景詩》這部電影在21世紀被網上的古戰愛好者發掘出來,被譽為中國古戰電影的巔峰。因為裡面的服化道味兒實在是太正了,從主演到群演都很專業,陣型佈置有板有眼,秒殺現在所有的古裝流量劇。



    這也很正常,《宋景詩》用的是當地找到的清朝團練的兵器庫,古戰場、垛口崗樓瞭望塔也都是當年的遺物,農村還有好多老人見識過清朝怎麼打仗,加上上影拍攝的時候考據很認真,所以味道很正。



    不過,《宋景詩》雖然考據嚴謹,但即便古戰愛好者也一致承認,它在劇情和拍攝技巧上實在是乏善可陳。電影敘事非常枯燥,單一線索、平鋪直敘、按照人物生平順序按部就班拍完。



    影片開頭僧格林沁、勝保、一堆清軍在屏幕晃了10分鐘,宋景詩還沒出場。說好的開門見山黃金三章呢?



    然後終於宋景詩抗捐起義了,宋大帥打贏了,自己的兵想回去收穀子,被柳林團的人裡應外合打敗了,宋大帥被迫投降了。



    勝保兵敗,宋大帥妙計脫身,帶隊伍回鄉,要打柳林團報仇,發現師爺王二香是臥底,斬。然後,這條線就斷了……



    再然後宋大帥和僧格林沁死拼,快贏的時候洋槍隊來了,洋槍隊敗了。



    柳林團在後面抄宋大帥的老家,親屬家眷死了一地,大家很悲憤。宋大帥說忍一忍,先滅了僧格林沁!



    終於陣斬僧格林沁。這時候宋景詩該回師找柳林團算賬吧?……柳林?什麼柳林?電影到這就結束了!



    以前唐華看《宋景詩》的時候就萌生過“這麼爛的劇本我上我也行”的想法。



    《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本來就是經典,唐華如果插一槓子,也還是經典,沒有太大的意義(還存在小概率的翻車可能)。再說51到53年沒空顧這種事情。



    但《宋景詩》是值得好好修整修整的。它離天花板還有很大一段距離,有提升的空間。



    ……



    至於劇本是怎樣落到唐華手裡——



    《宋景詩》本來要拍成反座標的《武訓傳》,讓上影在歷史類電影裡把自己的名聲翻轉回來,所以上級要求在《宋景詩》里加入武訓作為反派。



    但《宋景詩》的編劇陳白塵、賈霽拒絕改稿。唐華拿過劇本就是一陣猛改,除了還是沒加入武訓,其他的都改得面目全非。編劇一看,得,乾脆筆給你,你來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