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五十六章,只能有一個機械工業部

    “國防工業除了正在走向高技術、大規模的方向,高度融合也是國防工業體系必然的發展方向。現在,不同的兵種軍種所裝備的武器有可能對應的是同一個國防工業部門,比如海軍和空軍正在裝備同一種大型號的防空導彈;同一個軍種所裝備的武器則可能來自不同的國防工業部門,比如一艘軍艦上可能裝備火炮;可能裝備導彈;未來還有可能裝備直升機。未來的某些軍艦上面則需要長期儲存裝甲車輛。”



    “國防工業的高度融合還體現在裝備的研製和製造方面。某個國防工業部門,它在研製一種武器裝備的時候,可能會與其他國防工業部門聯動,這在當前已經顯現出了趨勢,未來這種領域的融合只會越來越強。比如研製和生產一架戰鬥機,你需要為它配備機炮和導彈,這些都不是航空工業局的業務範圍;還需要配備雷達,最後,飛機、導彈和雷達都需要電子信息工業局來提供電子計算機或者半導體元器件。”



    “這種融合是高度的,需要幾個部門之間密切聯動,實時配合,而不能採用粗糙的或者說放養式的聯動。比如剛才說的戰鬥機,一開始設計的時候,設計師可能給機炮留300公斤的重量份額,但實際上在戰鬥機研製過程中,槍炮部門的技術又有了新的發展,或者機炮減重了,一門炮只有250公斤;或者機炮的殺傷力翻倍了,但重量要從300公斤提高到350公斤。這時候如果兩個部門之間沒有足夠的聯動,就會影響武器裝備的研製水平。”



    “另外,國防工業的設計製造水平還與基礎的工業水平有著密切的關係,基礎工業水平的提升是武器裝備發生革命性躍升的原動力……但總的來說,基礎工業與國防工業相互之間獨立發展和管理,對於武器裝備的生產協調影響不大,但是,如果各個國防工業部門之間設置太複雜,隔斷太多,不但會造成國務院的機構臃腫、效率不足,但最關鍵的是會影響武器裝備的研製和製造。”



    “總理,機械工業部就是國防裝備工業部,它可以負責所有軍兵種的武器裝備的研製製造,甚至可以兼顧民用重型裝備領域。一個機械工業部就很好。我不贊成把它再拆分成一機部和二機部。”



    ……



    中南海。唐華VS總理。



    一上來就和總理單挑……



    唐華當然是打了詳細的草稿,在計算機上寫了好幾天打印出來又修改過的。



    畢竟這是第一次抬槓懟人……



    之前這幾年,在主席總理總司令面前都是嘻嘻哈哈,反正晚輩,活潑一點是正常,一臉世故城府深厚的樣兒才不對勁。



    做各種事情都沒有什麼彎彎繞,也就是50年底、二次戰役東線那段時間從50中心發電報發得比較勤,但軍事民主是我黨我軍的傳統作風,只要有理有據,就都是正常。



    不過現在,有些事情就繞不過去了。



    1954年,兵工總局從重工業部獨立出來,成立機械工業部,劉鼐任機工部部長。



    到9月份,據老劉自己說,國務院有意把機械工業部拆分成第一機械工業部(兵器工業部)和第二機械工業部(戰術導彈工業部)。



    這一拆下去可就沒完沒了,一機部、二機部、三機部、四機部、……至1965年,國務院下屬的機械工業部一直排到八機部。



    ……



    唐華blabla說了一大通,總理一直在睜大眼睛聽,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這個想法我們正在探討,本來想一兩週之後召開個會議討論的,”總理說,“最早其實是劉鼐提出來的問題。劉部長說,他是個老八路老兵工,槍和炮是他擅長的,導彈就不是他的專長了。50年起你把戰術導彈也放到了兵工總局的管理之下,就讓他感覺壓力很大。”



    “但當時兵工總局是在重工業部之下,兵工總局上面還有你。獨立出來成為機械工業部,劉部長就擔心自己領導不好戰術導彈這一塊的工作,主動提出把機工部拆分成一機部和二機部,一機部主管槍炮,二機部主管戰術導彈,他繼續當一機部的部長。”



    “以後還有飛機軍艦坦克,還有一些可能他都叫不上名的新式高技術武器,劉部長覺得自己更加無法領導這種類型的國防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