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四十九章,不要催,在做了

    拿到上半年的工業生產數據後,唐華先在總值中減掉了計算機和各種電子產品的產值。把傳統制造業和礦業的半年產值單獨核算,得出的增長率結果也是高出20%不少。



    去年工業增長20.1%,傳統制造業和礦業的增長率是百分之18、9的樣子,就感覺像是一輛0.8L的QQ在高速路上飆出了時速120公里。這握方向盤的手都有點發顫,打算第二年稍微緩一緩。結果來年一看,得,時速到了一百三。



    不過唐華頂多算是在副駕駛位。握方向盤的、手顫得最厲害的是誰?總會計師。



    國家計委成立後,原先總會計師的中央人民政府財政經濟委員會撤銷並轉移到國家計委,現在是國家計委財政金融計劃局。



    “1953年,一五計劃完成編制的時候,要求工業計劃產量每年增長15%,整個一五執行完畢之後全國工業生產能力翻番,這個數字倒不是說不能超越,我們編制計劃的時候留了一些餘地。但是去年實際增長20.1%,今年上半年超過了25%,這讓工業各門類之間的協調還有工農業的協調難度增加得太多了。”



    總會計師說自己的意見,主要還是落在了財經上面:



    “財政收支平衡問題。現在中央一方面必須保有一定數量的預備費,一方面又準備在年度計劃中增加可能的投資。五年計劃中,1955、56、57三年的預備費只有38億元,佔財政支出的4%,是很少的,不能再減少了。”



    “還有社會購買力與商品供應量的平衡問題。按現在的速度發展,1957年社會購買力會增加到550億元,而生活消費品和農業產品的供應總額僅為500億元,供求差額50億元。”



    社會購買力增加就是隨著工業化的鋪開,工人數量越來越多,工人的工資比農民的貨幣性收入高得多。手裡錢多了,市場上沒什麼商品可買,就會潛藏著CPI上漲的風險。



    從河南省委書記調任國家計委委員的張溪跟著說了農業方面的問題:



    “陳副總理剛才說到了農業產品的事情,農業生產是計劃中最薄弱的部分。五年內農業總產值每年要求增加5%,去年農業總產值增長率是5.1%,雖然是達到了計劃的增長率,但相比工業產值大幅度超額完成任務,農業有些滯後了。”



    “在不可能增加許多灌溉面積,同時提高單產又受到農具、肥料等條件限制的情況下,生產的增長只能靠推進農業合作化運動。”



    ……



    “我來說一下工業勞動力的情況,”李復春說,“實際上,我們執行招工計劃時對原先的數據做了重新計算。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工業產值都比預期的高出一截,但是新增的幹部和工人數量,反而比原計劃的少了3%。這方面老習和老薄是知道的。如果按這樣的高效率人力配置來發展,到1957年社會購買力不會增加到550億元這麼多,我們的估算是530到540億。”



    “是的,復春來我這兒砍過幾次幹部指標。我覺得,重工業和機械工業這邊的人力高效化、精簡班子的搞法,在輕工業、還有政府機關也可以推行。”



    總理:“招工數量和幹部數量壓縮下來了,我們的城市化率的進度就沒有原先那麼快了。”



    總會計師:“農民招進城拿國家工資,他就不生產糧食了,但還要吃糧吃肉,也就是說一個農業的生產者不見了,多了一個農產品的消費者,對農業產出就是多了一份壓力。人力高效化配置肯定要搞,最好是擴展開來,提高勞動生產率也是一五計劃的主要目標之一。”



    人力配置高效化的始作俑者是唐華……



    見幾個人都在討論這個話題,唐華得發言了。



    “一五計劃執行到後期,產業工人的數量還會加速上漲,我們給定的城市化率目標仍然可以實現。就像陳副總理說的,節省糧食節省財政支出,在不要那麼多人員的前提下反而生產出更多的產品,提高勞動生產率。”



    “在延安我們搞大生產、搞精兵簡政,現在進了北京為什麼不搞呢?當然還要繼續搞。”



    說話的是主席。



    “在延安精兵簡政,到了北京就機構層層疊疊,冗員一大堆,那怎麼得了。我們也沒有富裕到這個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