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十八章,晚上吃醋,誰家借點餃子

    這次會議最後拍板,國家計委牽頭,工業部門、科研部門做一個詳細的調研,預估上馬核武器項目需要投入多少資源、需要多長時間、需要多大程度上獲得蘇聯的支持。



    “核武器是現在威力最強的武器,從技術和威力上講它都是跨時代的,蘇聯會不會有所保留,在研製核武器方面不願意對我們出手相助?”會議開到快結束的時候,聶帥問了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很重要……



    果然,聶帥提出這個問題之後,與會的各位都多少表示疑慮。



    在50年代中後期,蘇聯對核武器數量的迅速增多一直是很擔憂的。斯大林在的時候根本沒這問題,主要就是馬林科夫和赫魯曉夫上臺後,擔心因為核武器數量太多、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太多,下一場戰爭無論輸贏蘇聯自己都被打得稀爛,所以開始縮手縮腳。



    所以蘇聯擁有核武器之後,馬上就和美國隔空喊話,建議雙方籤個條約限制核武器的數量,最好是搞核裁軍。核裁軍是蘇聯首先提出的建議而不是美國。



    “主席、總司令、劉副主席,這個問題我打算寫一篇論文以及幾篇科普類的文章,發表在蘇聯的期刊上。”



    唐華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很多科學家對核武器有畏懼的態度,這種態度也影響到了蘇聯的一部分高級幹部。在1949年之前這種畏懼的心理尤其比較重。在1949年蘇聯擁有核武器之後,又覺得最好是和美國籤一個協議,大家同時限制核武器的數量,最好今後的戰爭中不再使用核武器。”



    “其實我一向贊成主席的看法,核武器也沒什麼,不要神話它。原子彈氫彈都炸不穿地球,也烤不焦地球,頂多也就是讓世界某個或某幾個國家遭受嚴重的傷亡。只是在未來有一天戰爭來臨時,我們不希望中國是被核武器攻擊而傷亡嚴重的那個國家,所以我們要搞一點核武器。”



    “蘇聯對核武器的畏懼導致他們對其他國家,包括蘇聯的友好國家發展核武器都有一種牴觸心理,我發文章的目的,就是在科學理論上講清楚這件事,不要因為我們提出發展核武器,他們就神經過敏。但要寫的文章是論文,肯定是要論據紮實、論證嚴密,所以我撰稿的時候可能需要科學院地球物理的專家、大氣學、氣象學的專家參與和協助。”



    劉副主席:“唐華這是旁敲側擊,先給我們造個輿論氛圍出來,我們跟蘇聯談的時候會好說話一點。”



    唐華:(微笑)



    這次的文章是以論文為主,科普文章就是把論文用通俗化的語言提煉出主旨來。



    論文要寫的是地球歷史上的幾次重大地質災難與核武器破壞力的對比。



    從1945年起,就有科學家認為“核武器會毀滅地球”。在氫彈試驗成功後,科學家們的擔憂越來越重,最後在60年代發展出了“核冬天”理論。



    “核冬天”理論的主要觀點是,大量(上萬枚)核彈短時間內爆炸會吸起大量地表粉塵,這些塵埃進入高空到達平流層,會在平流層滯留幾個月到幾年之久,讓地表接受的太陽光輻射驟降,全球氣溫可能會降低20℃,摧毀所有國家的農業體系,讓幾乎整個地球都無法居住。



    核冬天理論的計算,其實一開始就很不嚴謹,只是當時科學家群體中持和平主義立場的太多,都不願意去深究計算的過程和給這個理論挑錯。



    到20世紀90年代,印尼的巨型火山噴發,進入平流層的塵埃數量比地球所有核彈爆炸產生的量還多好幾倍,然而地球屁事沒有。再加上地球物理學的理論越來越準確,核冬天理論基本上就破產了。



    不過現在唐華需要對付的不是核冬天理論,這是10年後才會誕生的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