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245章,18:0

    出境作戰,空軍自己定的術語是“大機群外線作戰”。



    內線作戰算是國土防空作戰,在自己國家的領土上迎擊外來的戰鬥機、轟炸機、偵察機。這時候有己方地面雷達掃描空域,地面再通過無線電告訴飛行員空中的總體態勢——人的後腦勺沒長眼睛,有雷達支持和戰役指揮員的協調,飛行員在空中就能知道四面八方的敵情。



    內線作戰,戰場下方的地形地貌是熟悉的,導航系統不靈時飛行員看看地面能估測出自己在哪。要是被擊落了,地面上也是自己人,只要跳傘出去就有很大概率獲救。



    外線作戰,那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1957年,第一架圖-4改的預警機交付後,空軍陸續組織戰鬥機和轟炸機做外線作戰的模擬演練,也就是地面雷達不幫忙了,讓飛行員在空中靠預警機的雷達和機上的戰役指揮員協調戰鬥。



    一開始,這樣的外線作戰模擬演練是很痛苦的,不是戰鬥機飛行員掉鏈子,就是預警機的戰役指揮員掉鏈子。各空軍部隊每季度練2個月國土防空、1個月外線作戰,每年練外線那4個月是捱罵最多的時間段。



    痛苦了將近一年,空中集群的配合逐漸有模有樣了。再接著,好像預警機比地面雷達更值得信賴?



    到現在,出境作戰的這群飛行員,從預警機到戰鬥機、轟炸機,都通過了外線作戰的考核。但考試歸考試,真的從雲南飛過緬甸、飛到印度東部上空真刀真槍地作戰,飛行員們心裡頭還是略微有些緊張。



    模擬演練啥都能模擬,可沒法模擬地上的印度阿三呀。要是被擊落,阿三衝上來麻袋一套,把自己往恆河裡一扔,那可就糟了。



    “1隊、2隊、3隊注意,”預警機上的戰役指揮員通過無線電聯繫所有的戰鬥機,“我們的一階段任務,是奪取戰區制空權。完成一階段任務後,將任務交給4、5、6隊,你們返航。注意,如遇到印軍戰鬥機迎戰,首先服從空警指揮作戰,未收到指揮指令,才進入自由作戰!”



    ……



    印度空軍一方,其實也早就知道中國人的飛機經常在緬甸北部上空飛行,估計緬甸與中國已達成了某種協議。有時候印軍的戰鬥機在印緬邊界略微越界,都能在目視距離看到中國鬼鬼祟祟貼邊飛行的大型飛機。



    總之,現在印度空軍對印緬邊界的空域是一直保持戰鬥機巡邏的。12月20日晨,在這一帶有4架印度空軍的達索“神秘”-4戰鬥機,兩個2機編隊。



    “阿爾法,阿爾法小組,”上午8時10分,印度東部,科西馬鎮附近的雷達站急切呼叫空中的阿爾法小隊,“一個機群在你的兩點鐘方向進入印度空域,高度2萬英尺,與你們的距離是40英里……”



    “阿爾法收到。”



    “機群速度300節,由3個大型空中目標和……和……”



    印度雷達兵迷惑不解地看著雷達屏幕,“我無法分辨敵方機群了。”



    阿爾法小隊長機:“?”



    “阿爾法小隊,我也找不到你們了。”雷達兵眼前的屏幕已是一片雪花,“請你們自由作戰。”



    在印緬邊界的曼尼普爾上空,阿爾法小隊和貝塔小隊一前一後,依據地面中心失聯前最後一次通報的中國機群大致方向,上前迎戰。地面最後一次通報的位置和航向是準確的,很快阿爾法小隊就看見了中國飛機——四架殲-5迎頭惡狠狠地朝阿爾法小隊飛來。



    阿爾法小隊的飛行員沒有注意的是,在他們身後,還有四架殲-5從左後和右後在包抄他們。



    ……



    “敵機第一隊擊落。……第二隊擊落!好樣的!”空警-1的指揮員在雷達屏幕上觀察著整個戰場,“不要鬆懈,從提斯普爾基地起飛的印軍戰鬥機群已經起飛,現飛行高度3000,距離110,還在爬升中。1隊,往1點鐘方向飛行;2隊往9點方向;3隊往11點方向。”



    空警-1的雷達對轟炸機類目標探測距離是400公里,對戰鬥機大小的目標探測距離200~300公里,飛機其實剛剛邁過印緬邊境,機載雷達就已經覆蓋到科迪拉了。



    在雷達屏幕上,空中的飛機分為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