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220章,我們有良好的商業信譽

    天眼一號的返回艙成功回收時,錢學森在導彈試驗基地,發射的不是衛星,而是東風-3的高彈道試驗彈。



    這是中國製造過的最重的彈道導彈/火箭,發射的這一枚彈重量是83噸,一級的發動機推力120噸。在正常狀態下,東風-3攜帶一枚2.5噸的彈頭,最大射程5500公里,這個射程……略有點尷尬,向東只能打到阿拉斯加,部署在新疆向西可以打到巴黎。



    直接攻擊美國本土,那得東風-5出來才行了。



    因此在東風-3立項時,就確認這種導彈不會裝備太多,象徵性生產幾枚而已,主要目的是搞出一種發射1.4噸以下的中小型衛星的廉價運載火箭,其次就是這個120噸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火箭發動機。



    這個發動機設計得很完善,比衝也還可以,如果可靠性高,那麼用它做2.25米直徑的助推器,今後捆綁式運載火箭設計就很好搞。



    “5,4,3,2,1,發射!”



    東風-3從發射架豎直上升,不斷上升。飛到30公里高還幾乎是垂直的,到60公里高度,也沒有偏轉多少角度。



    ——這次試射是高彈道試射。



    導彈是完全按照5500公里射程來製造的,但是發射的時候讓這個拋物線儘量往高了畫,最後彈頭落點離發射基地只有2200公里。



    高彈道測試的好處是不用真找5500公里的試驗場來做,對火箭射程的檢測也基本靠譜,唯一的差別就是彈頭再入大氣層時,因為是直紮下來的,在大氣中飛行的距離偏短,而真·5500公里射程的導彈,彈頭劃過大氣層時的發熱會更劇烈一些。



    28分鐘後,新疆西部阿克蘇地區天上掉下一顆流星,在高中拖著火焰,大約到萬米高空的時候稍微降速,然後砸在沙漠裡。



    “東風-3第一次高彈道飛行測試成功,火箭兩級發動機工作正常,飛行軌跡正常,彈頭再入大氣層正常。”



    錢學森把這次試驗的結果回報北京,“彈頭落點距離預定彈著點偏差是1550米,這可能是初次進行高彈道試射,參數沒有完全校準的原因,下一次高彈道試射,我們還有一次機會進行調整……”



    ……



    北京。



    錢學森從烏梁素海發回的報告聶帥看了,唐華還沒看。



    這一天唐華都在西郊某機場的一個大型臨時機庫裡面,研究被基本拼裝起來的U-2偵察機。



    摔在玉米地裡的U-2機身蒙皮不但碎成了塊,表面還凹凸不平,但拼裝人員儘量不重新把蒙皮掰平,而是找準碎塊應該呆的位置之後就讓它在那裡保持原樣。



    在機庫一角,電子信息工業局和總參通信部的幾名同志圍著一張長條桌,上面擺放的是U-2的通信設備和電子對抗設備。



    唐華此時在機庫另一角,和陸孝彭、黃志千、屠基達、吳大觀等人觀察U-2的發動機。



    “真是意想不到,”陸孝彭說,“我之前以為,U-2能飛到兩萬四千多米,它的發動機一定厲害得不得了,怎麼說也比我們先進一兩代吧。但看這臺發動機的樣子,並不是這樣。”



    “這臺……普&惠公司的J75發動機是吧,軸流式渦噴發動機,看它的渦輪組合,壓縮比也沒有高到我們不可理解的程度,”屠基達說,“我感覺和奧林巴斯102是同一代的技術水平,它不比奧林巴斯102先進多少,最多也就改進提升了一點點吧。”



    陸孝彭:“而且它只裝了一臺發動機,單發動機的偵察機敢深入中蘇境內搞戰略偵察,這美國人也真敢幹。”



    成飛、沈飛的幾個航空專家圍著發動機分析研究,得出的結論是:J75不是黑科技,頂多是它的可靠性可能比較高。那麼,U-2飛24000米的黑科技到底在哪呢?



    唐華:“老陸,你們身上也有超高空飛行器的研究項目,所以不但要研究它的發動機,還要看看這種飛機的整體設計,尤其是機身氣動佈局,這種飛機的秘密可能就在機身上面。”



    ……



    陸孝彭和幾個航空總體設計人員離開J75發動機,到機庫正中看U-2的機身。



    “留裡卡·梅福季同志,中央航空發動機研究院設計的兩款小型噴氣發動機都非常好,”唐華對從莫斯科來北京研究U-2的蘇聯專家梅福季說,“推重比和油耗都超出了我的預期。”



    梅福季:“這是我們的專長……但是,既然性能超出了預期,那麼為什麼緊接著又提議開始研製下一代的小型渦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