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133章,從小高爐到大鋼廠




    薛木橋:“除了從全國各地抽調人才,柳州本地幹部也要拉出來培訓幾個班。”



    唐華:“兩種都做。一邊準備調集骨幹人才過去,同時幹部培訓也組織幾個專門的班。前年我好像還遇到過大部分是廣西幹部的班,但是是講白話的。注意的是,不只培訓柳州的鋼鐵工業幹部,而是重工、機械、輕工、紡織、電力、市政、銀行,各個方向的都抽一批過來上課。”



    薛木橋:“也不全是,我上過的一個班是講桂柳話的。……就先這樣定吧,工程師、技工和管理幹部,抽調400人,一年之後入桂;馬上要抽調的是建廠工程的骨幹隊伍,50人,越快越好。去柳州的幹部原籍也儘量挑選挑選,要能吃得慣酸筍,能適應南方生活。”



    ……



    “你們這是準備把整個廣西的工業搞起來啊。”



    柳鋼從小鋼變大鋼的計劃,唐華、薛木橋把草案拿給李復春看,他說了一句。



    “廣西、貴州、雲南、四川這幾個省人口很多,除四川外其他三省經濟發展都很落後,”唐華說,“我們只建設國家那幾個核心區是不夠的,沒有利用好西南地區的人口潛力。而且,如果這幾個省工業建設停滯,那也是在拖全國發展的後腿。”



    薛木橋:“滇、桂、黔這三省,廣西發展工業的基本條件又是相對較好的,我們就先挑比較容易的這個省下手吧。”



    李復春:“從交通基礎、農業和礦業基礎來看可能是廣西的條件比較好,但建設中還是會遇到很多新問題,這些問題在長三角或者東北可能都沒有,你們得做好解決這些問題的準備。”



    鄧發:“李副總理說的問題,一是廣西少數民族聚居區多、少數民族文化水平低和極度貧困;二是不但少數民族,廣西的漢族農村也大多貧困,人口飽和,爭土地和水源的農村械鬥現在仍有發生;三是廣西地方幹部的治理能力,坦率地說,現在還是較差的。”



    唐華:“鄧書記,這些困難以後肯定得逐個克服,但現在第一階段工作,我們可以先把柳州的上述三個問題擺平,第二階段把桂林、柳州、南寧幾個城市擺平,清理出一條好用的中軸線,再以中軸線為基本盤,慢慢解決整個廣西。”



    鄧發:“中軸線……這個佈局可以。湘桂鐵路貫通了,接下來是不是從南寧向南延伸到欽縣-防城,變成一個終點在港口的鐵路線?”



    討論到這裡,一直沒說話的鄧元帥終於忍不住了:“那百色呢,百色好像被放棄了?”



    李復春:……



    薛木橋:……



    鄧發:……



    鄧帥見沒有人回答,嘆了口氣:“哎,畢竟是廣西最西,優先級比較靠後了。”



    唐華站起來,在地圖上畫了條線,從昆明出發,進入廣西過百色、南寧、玉林,再進入廣東直達廣州。



    “這條鐵路……我們就在這兒隨便畫畫就行了,”唐華說,“要是讓鐵道部滕部長看見了,他可能要發瘋。山多河多,石灰岩喀斯特地形,地質複雜,很難修。未來肯定會有這麼一條鐵路,那時候帶動的不但是百色,雲南也可以帶動起來。”



    ……



    在工業荒漠搞現代工業體系就是辛苦得多,為了一個15萬噸高爐就要整個國家計委和工業部門聯動,而且幹部的調整一定會上報到中組部。相比之下,7月底開工的馬鞍山鋼鐵廠新廠,就連組織副總理級別的人開會討論都不需要。



    民國時期遺留的馬鞍山鋼鐵廠1953年修復重新投入運轉,1954年還進行過小擴建,年產量提高到了25萬噸。但再往上提高就不太容易了。而南京到上海這一片城市群,工業生產和城市建設的鋼鐵需求量可不是小數字,無論是現在的上鋼幾個廠還是馬鞍山鋼鐵廠都沒法滿足。



    所以,1955年國家計委決定,建設馬鞍山鋼鐵廠新廠。



    雖然國內現在基本算是可以生產現代化鋼鐵廠的設備了,但最合適、生產出來質量最好最靠譜的設備套裝,是年產量15~30萬噸的高爐及配合的鍊鋼爐軋鋼設備。



    算了算手頭的進出口貿易外匯盈餘,好像還能花點錢,於是馬鋼新廠和武鋼、包鋼一樣,進口蘇聯設備。



    一期工程兩套蘇聯1360立方米/年產75萬噸鍊鐵高爐,配合國產氧氣頂吹轉爐,二期工程又是兩套1360立方米鍊鐵高爐。1959年第一期工程完工,1962年第二期工程完工,馬鋼直接上年產300萬噸俱樂部。因為老的兩個高爐和兩個平爐並沒有到壽,還是會繼續生產,那時候馬鋼老廠新廠總產量會達到325萬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