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115章,1956激光物理年會




    ……



    唐華突然覺得下次應該把錢學森也叫來一起開會。科羅廖夫和錢學森在中蘇兩國的位置和作用是高度重合的,兩人交流說不定能擦出些火花。



    但這次事先並沒有想到科羅廖夫也來開激光物理年會。難道科羅廖夫掐指一算發現中國激光陀螺儀已經可以實用了?



    “切連科夫同志,您好。”



    帕維爾 阿列克謝耶維奇 切連科夫,主要成就是切連科夫輻射。因為這項發現而獲得了195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但是唐華是來不及摻和進去了,切連科夫輻射是1934年發現的。



    那時候切連科夫在研究放射線穿過流體時所發生的現象,觀察到了一種淡藍色的輝光。之前若干年歐洲的物理學家就觀察到了類似的現象,但認為這是水的熒光。切連科夫在實驗中仔細排除了水中產生熒光的雜質,而藍色輝光仍然存在。這說明這是一種新的輻射。



    切連科夫輻射就是介質中運動的電荷速度超過介質光速時發出的短波輻射,這個研究在30年代用處不算大,但到50年代,粒子物理學界發現切連科夫輻射用來研究放射粒子十分好用,於是切連科夫就被諾貝爾委員會相中了。



    唐華:“切連科夫同志,我好像聽說了一些風聲,說諾貝爾獎委員會十分看好切連科夫輻射,說不定,兩三年之內您就會獲得一次諾貝爾物理學獎。”



    切連科夫:“或許有一些可能吧,但肯定不是現在。唐華院士,195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晶體管可能是最後的贏家。”



    唐華:“哦?”



    ……



    切連科夫的猜測沒錯,195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是威廉 肖克利、約翰 巴丁、沃爾特 布拉頓,也就是發現晶體管效應並在實驗室裡做出晶體管的三人。



    只是,這三人……現在都有一點麻煩。其中威廉 肖克利的麻煩最大。



    1951年,美軍從朝鮮戰場上繳獲了美軍都從未用過的晶體管,CIA把嫌疑指向了威廉 肖克利。



    肖克利的心胸狹隘和好大喜功這時候給自己埋了老大一個坑。



    肖克利在40年代實驗室裡製成的晶體管是鍺基管,唐華已經改進為硅基,肖克利只要老實承認“中國的晶體管設計技術已經超過了我,我設計不出這樣的小型晶體管”,其實就沒事了。



    然而,肖克利說的是:“沒錯,這種晶體管的原理也是我研究的,只是我不知道是誰把這個技術洩露給了中國。”



    CIA聽話當然只聽半句,所以,真相就變成了“肖克利說這種晶體管的原理也是他研究的……”



    至於是肖克利主動把技術洩露給中國的,還是肖克利身邊的工作人員,那CIA就得好好調查調查了,所有人都是嫌疑人,調查和審查每個人都有份。



    格蕾絲 霍珀在被麥卡錫調查之後就老老實實地說“中國的計算機已經超過了我所能設計和設想的上限,硬件技術超過了雷明頓 蘭德公司的計算機,軟件技術遠遠超過了我”,所以她接受審查比肖克利晚,但現在已經脫身,繼續在美國空軍的實驗室給仿T51計算機寫程序了。



    而肖克利現在還只能在大學裡面教一年級學生大學物理。



    ……



    “晶體管是肖克利、巴丁、布拉頓三人在40年代末研究出來並製成樣品的,”唐華說,“我雖然改進了晶體管,可能還把晶體管計算機賣得到處都是,但不是第一個發現的人,這次諾貝爾獎應該沒我的份。”



    朗道:“1954年你公佈了改進晶體管的結構和量子力學原理,蘇聯科學院已經把論文和成果發給諾貝爾委員會了。”



    在朝鮮戰場確認有晶體管被繳獲、1954年T51計算機失竊之後,晶體管的結構和量子力學原理已經不值得保密了,大規模製造晶體管的工藝才是秘密。所以1954年6月,唐華提議、蘇聯科學院帶頭,就把這部分內容公開了。



    唐華:“那就要看諾貝爾委員怎麼想了。原創和改進……還是有差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