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留著長長的鬍子 作品

第110章,閃亮的光頭出現在臺下

    簡單列了一下活動日程,唐華這次在蘇聯至少要呆一個多月。



    1955年已經過去,這是五年計劃的第三年。雖然經濟統計數據要1月下旬才能出來,但不用擔心工業增長率,反正就是一聲“嗖”。去年唐華在意的也不是增長速度,而是產業發展速率的平衡。



    不過,產業平衡發展也意味著地方工業(少部分重工業大部分輕工業)的增長會高於預期,尤其是在重點關照的那六七個大城市。



    1955年最好的消息應該是農業方面,現在農業產值數據沒出,但是糧食產量數據出來了,比1954年增長9.1%。其中有1954年大災之後55年產量的反彈,也有化肥、農田水利、墾殖這些方面的改善。



    在去蘇聯之前,唐華最後一件事是給郭沫若添了個大堵。



    “唐院長,這……這是什麼?”



    這是一份報告第一頁的圖紙,一個跨度100X200米的橢圓形穹頂結構,剖視圖顯示出了穹頂的內部結構,可能是鋼材,也可能是鋁合金,總之密密麻麻的金屬大網格,讓這個巨型穹頂達到極大的跨度,而中間沒有一根支撐柱。



    唐華:“這是重型機器局提出的全密封穹頂方案,你們不是要開挖明長陵嗎,還找重機局要工程機械……重機局就給你們做了個全套的穹頂設計方案,要發掘明長陵,就得在地宮上頭蓋一個。”



    郭沫若:“發掘明長陵之後再在上面蓋這個穹頂嗎?”



    唐華:“不,在發掘之前。首先,用挖掘機減薄封土,土山接近被削平之後,開始施工建造穹頂。穹頂的尺寸是可以把整個地宮包裹在其中的,工程隊在地宮四周挖掘橢圓形深溝,其實也就是穹頂的地基,我看至少要下挖20米。”



    “建地基、然後將穹頂建起來,這就對地宮以及其上的殘存封土作了徹底的密封。然後,往穹頂密封的空間注入惰性氣體,可以是氮氣,但我認為最好是注入氬氣。之後的發掘工作,發掘人員就佩戴封閉循環的呼吸面罩進入穹頂內工作。”



    “這是整個穹頂的中央大氣過濾器和氣體交換機,在發掘中打開內部的空腔時,混入穹頂內空間的其他雜質氣體都能在這裡過濾消除,然後再補入相應的氬氣。”



    “最後,在穹頂內把封土移除,讓朱棣的地宮外部輪廓全部顯現出來,然後,土全部刮乾淨了,就不存在找不到墓道的問題了,所以地宮內部也就可以順順當當地進入了。”



    郭沫若和吳晗大概從來沒見過這麼“盜墓”的。這不是打洞,這是把當年朱棣死後修建長陵的過程:蓋地宮,送棺槨、封口、填土——再倒著播放一遍。



    “我們……是想用一些探測手段找到長陵的墓道入口,然後挖掘正確的探洞,打開入口,”郭沫若說,“只是長陵很大,人力挖掘困難而且有一些危險,所以想到了工程機械……”



    “那種探洞不僅危險,技術上我覺得也很落後。”



    唐華決定繼續把水攪渾。“所謂的文物,就是埋藏在地下的信息,比如長陵……發掘的建議是吳委員提出來的,所以它最重要的信息一定是《永樂大典》,對吧。”



    “信息熵和熱力學熵是相似的,二者也是可以相互轉換的,總的規律就是,熵不可逆,能量無法被再利用,且永遠在增加。那麼,文物在出土之後的熵增是在加速呢,還是減緩呢?”



    顯然,郭院長一定是被攪暈的。因為和他對線的是信息論和信息熵概念的提出者。



    郭沫若:“那這個穹頂的造價……算了,我們現在大概是沒有這麼多經費的。”



    唐華的態度就是,打洞發掘長陵不行,得建穹頂,完全密封並在惰性氣體保護下整體發掘。中國工程院和重工業部只支持整體密封發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