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月破刀 作品

第197章 上山不易,下山難(二)

    對了,想到阿魯臺,張亦隆就想到了另一件事,永樂七年,也就是1409年,就是這個阿魯臺和本雅失裡聯手一起在臚朐河以南全殲了邱福指揮的10萬大明精銳騎兵,創下了明蒙戰爭中第二大的敗仗。

    第一大敗仗當然是皇帝都當了俘虜的土木堡之變了。20萬京營精銳幾乎全軍覆沒,差一點連北京都丟了。

    不過,那畢竟是百年前的老黃曆了。就算當年驍勇善戰的韃靼本部精銳,也在永樂八年,即1410年在斡難河一役中被親征的朱棣按在地上狠狠的摩擦了一番,本雅失裡僅率七騎逃跑。阿魯臺也在稍後的兀兒古納河一役中被打得滿地找牙。

    到了永樂20年,即1422年,朱棣第三次北伐時,阿魯臺統率的韃靼本部甚至都沒有作戰的勇氣,直接向北瘋狂逃竄。可見早在二百年前,阿速衛軍就已經不再是一支多麼強悍的軍隊。今天的阿速軍甚至連個像樣的鐵甲都配不齊。

    不過,張亦隆到是也明白了為什麼這支蒙古騎兵不那麼像蒙古騎兵了,因為他們的先輩是阿速人,也就是高加索地區的阿蘭人,他們信仰東正教,算是蒙古西征歐洲時收降的部眾。

    張亦隆想到這裡算是明白了,為什麼眼前這支騎兵如此奇怪了。阿速軍確實與一般的蒙古騎兵不同,他們是山地戰士,喜歡騎射,但更喜歡肉搏,也擅長山地攻堅。估計也就是現在落魄了,身上沒甲,馬上也沒個披掛,不然早就衝上來砍人了。

    看來不能有絲毫放鬆啊,張亦隆一邊自言自語,一邊用手輕拍下邱成腦袋上的碟形鐵盔,“小屁孩,樂什麼?山下的可是大名鼎鼎的阿速衛軍,是當年跟著忽必烈南征北戰的精銳。”

    邱成伸了伸舌頭,“大人,這也叫精銳?他們身上連個甲葉子都沒有。”

    “盔甲好壞只是個次要因素,敢不敢上來拼刀子都是決定性因素。”張亦隆也不管身邊這二個少年侍衛能不能聽懂什麼是次要因素,什麼是主要因素,只是提醒了他們,“千萬不可大意,你們身上的鱗甲也就能抗個箭矢,可扛不住馬刀的大力劈斬!”

    說心裡話,張亦隆是不希望讓這些少年侍衛和自己走上戰場的,戰場就是修羅場,每個人都有戰死沙場的可能性,穿越三人組說到底也只是凡人,既不能口吐劍丸千里取人頭,也不能弄個陽神身外身出來當替身。

    可身邊這些少年還是執意要跟隨自己,不過想想他們就算留在蘇木沁板申又能過上什麼生活呢?學徒?夥計?農民?也就這些選擇了,跟在自己身邊好歹還能學點東西,讀點書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