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隴一哥 作品

第435章 神器琅琊榜

    “巨潮集團的人沒怎麼排斥你吧?”

    新浪潮電腦被國外品牌衝擊地毫無還手之力,讓集團產生了轉手的想法。幾千員工成了最難以割捨的那一塊。

    再加上新浪潮是以硬件起家,電腦事業線的元老很多,直接讓整個集團陷入被拖垮的可能。

    李啟山現在倒是想開了。自己坐到了這邊的板凳上,還能再為老東家謀福利?

    “他們也都知道,轉型地越晚越被動。咱們的條件咋一看起來很苛刻,實際上到了這邊也是好幾年翻不開身。”李啟山之所以鬱悶,其實更多地還是今後,“只是現在算來算去,兩三年內都賺不到錢,要不然就先維持著?”

    李啟山發起狠來,神鬼都怕。江奕也沒想到他竟然讓巨超集團接受了這樣的“城下之盟”,整個事業線白送給了自己。

    只是即使是白送,電腦事業線至少還要三年的虧損命運。

    1991年的主流電腦超過兩萬元,1992年以後國外品牌大舉進入國內市場,價格腰斬,國內十大品牌直接退居十名以外。

    更加讓電腦生產商鬱悶的是,過幾年升級換代後的電腦這個價格將會一路走低,1997年將再次腰斬。在這個背景下,只有放棄研發、一心做“貿工技”的想聯等少數廠商活了下來。

    遺憾的是,他們的路線最終也只是從轉口貿易到了“組裝工廠”,第三個層級--技術方面—沒有突破,最終拖累了整個國家的技術升級。

    做買辦一旦做上了癮,就能發動一切力量讓國內的政策給自己留下利潤空間,還能打著全球產業鏈的旗號獲得發達國家的許可。何樂而不為?

    “存儲器大概還要多長時間能夠實現國產化?”

    “吳院長···哦,吳總經理說過,估計半年後就有部分產品能量產,到時候虧得就會少一些。”李啟山畢竟不是技術官僚,對關鍵數據還是說不上來。

    在外人看來,江奕接手新浪潮電腦有著很大風險。

    在李啟山看來,這是用江老闆的錢滿足了自己拯救老東家的願望。所以他從來不敢抱怨自己被髮配到電腦事業線,老闆賣一臺電腦虧500塊錢,10萬臺就是5000萬,那不就是花錢養著自己的老同事嗎?

    在江奕看來,這一關卻必須得過。只是自己能依靠的人卻不太給力。

    “新浪潮的技術人員現在比較多,讓他們儘量開發外設,爭取實現國產化,以後幾年我們的目標就是外設國產化。”

    “這些他們應該沒問題,”李啟山鬆了口氣,外設的難度可不大,“以後那些芯片、存儲器就找吳總了。”

    關鍵是這些外設他還看得懂,什麼cpu、nand等一大堆字母,看著就頭疼。

    “軟件開發這塊,如果新浪潮也有人願意過來,可以引進一些。”江奕記得十年後美利堅的ibm公司甩開電腦硬件後,全力向軟件行業進軍,巨潮集團也成功地通過軟件突圍,表明這個方向是正確的。

    更何況,自己體系內還有大量需要開發的軟件呢?

    李啟山終於解決了自己的發展方向問題。要不是大街上還有人,他得意地肯定能蹦起來。

    問題並沒有消失,只是現在傳到江奕那裡去了。如果引進一些軟件開發人員,那就是軟件、硬件齊備了,可是要怎麼給這些產品造勢呢?這還真是個新問題,江奕從來還沒有機會去考慮它。

    電腦現在還是高新科技,一般人現在摸到鼠標都會咋呼半天;別看國內大大小小的什麼電腦科技公司、國家級發明等等,其實基本上是個組裝車間,最高明的也無非是英文系統的漢化。

    怎麼才能讓普通人接受這個高新技術產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