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隴一哥 作品

第131章 大湖城(一)

    “老彭,先別走啊,一起聊聊?”楊書記對彭城一把手打起了友情牌。

    “剛才顯擺地還不夠,還要對我一對一的再炫耀一次不成?”彭書記憋了一肚子氣。洪災的事情還沒完呢,你這邊又搞得紅紅火火,還說什麼要我們來觀禮,觀什麼禮?難道是兩邊冰火兩重天讓你更開心?

    “別啊,絕對是好事,不聽我的話,以後可別後悔,”老楊現在成精了,不強迫你,讓你主動,“再說了,簡易房屋的事情,是我們這邊給你幫忙了吧,咋還一副得了便宜賣乖的表情呢?”

    這麼講倒也說得通,行吧,彭書記收斂一下心情和表情:“我只有15分鐘了,大家都整理好要走了。”

    楊書記故作感嘆:“唉呀,江奕的貸款到期了,銀行的錢呢又貸不出去。兩邊都在找出路,你說他們著急不著急?”

    “就是那個小孩子家裡?他們家能貸款多少,讓銀行都著急?”

    “也就是一個數吧。”“一千萬?”

    楊書記白了他一眼,見過窮的,沒見過堂堂大城市的一把手這麼沒有想象力的。

    “10個億?”

    “這,怎麼可能呢?”1990年,彭城的gdp只有107億元,10個億如果能夠轉化成投資,夠他們兩年的增量指標了。

    “還走不?”“不走了”

    “同事們不是在等你嗎?”

    “我想起來了,前一段時間洪災鬧得,大家好不容易出來了,在外面過個夜也沒啥。讓他們休息休息吧,我說老楊,我又不要你出住宿費,還老在我這裡嘮叨個啥?”

    老楊蔑視的眼神又出來了:“瞧瞧你這個熊樣,連住宿費都說出來了,我說你們彭城就窮成這樣了?要不我支持你幾百萬?”

    “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這兩年彭城就沒消停過。去年和今年連著兩年農產品賣不出去,農民那個苦啊,你說他們容易不?”彭書記直接把老楊拋來的繡球當成了過把嘴癮。

    “哈哈哈,告訴你,人家任城那邊的金鄉可比你們的產量高多了。大蒜知道吧?前年一塊多一斤,去年最低跌到了8分,有的地方3分錢一斤。你猜今年怎麼著?”彭書記看著楊書記忽閃忽閃的眼神,沒敢猜,今年不是一樣麼?西方的貿易封鎖也沒對你任城網開一面呀。

    “告訴你吧,今年江家不是在蘇聯開了大市場嘛,人家制作了蒜頭罐頭,西方不亮東方亮,以高於市價3倍的價格,五毛錢一斤全部收了。”

    作為經濟作物之鄉的齊魯金鄉,大蒜事件是90年發生的一個慘烈的教訓。在同鄉說起來後,江奕回想起這件事,所以通過罐頭方式銷往蘇聯市場,其實很多泡菜通過東北的銷售渠道轉銷到了南高麗,只是兩國暫未建交、不能聲張。

    “你說的這都是真的?”

    “不信呀,看看《任城日報》去,再不信市級報紙,那就去看《大家日報》吧。”

    彭城和任城、蘭陵雖然交界,但是彼此的往來不是很頻繁,這時候的“諸侯經濟”主要是指省級諸侯,對於各個省的交界地帶,一般是選擇了善意的忽略。主要擔心本省邊緣地帶的溢出效應會流到其他省去,那豈不是自家種樹、紅杏出牆了?

    “老楊,你可撿了個寶貝啊!”彭書記不能不心動,“既然楊書記主動提出來了,那就幫我們彭城的人民?”

    同樣的一幕發生在楊書記和任城市高官張書記之間。

    這就是華國的政治經濟學。九十年代各地gdp錦標賽拉開了華國經濟騰飛的序幕,導致各地政府更像是一個企業家,經營著地方的城市化、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這是一個精英治國的年代,除了少數幾年商人地位較高、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比較大之外,其他年份都是政府推動經濟在走。

    對於一個經濟和科技都比較落後的國家來說,領先的發達國家有現成的路徑可以讓你走,民間不必分散力量再探索一遍,所以這個年代的徽章應該給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人佩戴。這些人在“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文化薰陶下,大部分進入了行政事業單位。九十年代推動華國經濟躍升的那些下海者,大部分也是從行政事業單位、從國企的管理層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