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隴一哥 作品

第650章 誘惑太大了

    日朝智子的出現,把華國人的含蓄外衣徹底去除了。更讓現場難堪的是,她簡單說完情況以後就走了,完全沒有給予轉圜的餘地。

    理由很充分:晚上有媒體見面會,對供應商大會的情況進行通報。

    “要不然大家現休息一回吧,估計都累了。”楊書記跟外國專家接觸多了,能夠理解他們對於技術、規則的堅持,可是華國不是這麼運行地,他可不能讓客人們下不來臺。

    沒想到,王高官卻大手一揮:“這有什麼累的,大家千里迢迢過來,本就是來取取經的,現在外國朋友把真經傳給我們了,乾脆趁熱打鐵,免得一會兒冷了。”

    聽到這裡,江奕倒是放心了。如果遼省一行只是來進行訂單公關的,那麼他覺得來日方長,估計每年都會來這麼一出;如果認清了自己的問題,那麼今後就會真正放低姿態改進,事情還有的談。

    日朝智子提出的問題很明確:對於供應商打分的之中,遼省在營商環境、技術人員資質和比例、資金實力等方面失分較多,只有員工滿意度、交通運輸和通訊等方面有一些優勢。

    “交通方面的分值是不是太低了?”說話的估計是遼省交通廳的人,想要突出一下遼省的強項。

    “這次參會的供應商主要是蘇魯豫皖的十二個地市以及遼東半島的企業,近期規劃了幾條高速公路,環湖高速公路即將通車,東北的交通優勢就不再顯著了。”

    聽到這裡,王高官嘆了口氣:“以前東北的交通優勢主要是鐵路,還是解放前打下的基礎;幾十年過去了,我們還在靠路吃路,沒想到兄弟省已經行動起來了。”

    “領導說的是。這次到魯南感受最大的就是到處在修高速。以前的國道到處都有設卡收費的,造成了國家內部的人為割裂,所以東北的鐵路有優勢;如果高速公路網形成了,高速上是不會有人亂設收費站的,東北的優勢確實沒有了。”在事實面前,遼省交通廳負責人不得不承認東北老大哥的時代差不多過去了。

    不過這是在失去訂單之後的領悟,代價有些大。

    “資金的權重是不是太大了?只要企業能夠週轉起來,肯定能過保證及時交貨。”

    “資金實力涉及交貨的及時性,我們對產量的計算比較保守。但是今年家電出口增速遠超想象,隨時可能加大訂單量。”香江的職業經理人代替日朝智子回答各位的提問,他一邊回答問題,一邊拿出一沓資料:“這些數據都可以給各位參考,只是不能帶出會議室。”

    遼省的客人沒想到還能提前看到這些數據,大家傳閱了一下,忽然發現自己失去的更多,心裡更難受了。

    “這位楊同志,我有個問題想請教一下···”

    問題還沒問出來,職業經理人就打斷了他:“叫我楊經理就行了,我來自香江,1993年底剛從香江調動過來。”

    香江人才不講究“同志的友情”呢,看來此路不通。

    只是當面這麼說還真是不給提問的那人面子,最後那人乾脆不問了。

    楊書記看了一眼江奕。他很奇怪江奕為什麼要網絡這麼多境外人士,成本高出好多倍不說,講話還這麼公事公辦地。以後還怎麼讓遼省給自己幫忙?

    而且,這些境外人士職位都不低,時間久了恐怕會讓人說“挾洋自重”。

    想到這裡,他忽然打了一個冷戰。蘇聯專家集體到遼省任職,是為了打破華國的人情關係造成的亂塞人、一切按照規則來;就連蘇聯專家的老婆也跟過去了,是為了看住這些專家、防止他們醉酒誤事;扶桑專家帶來了技術,管理人員又阻絕了當地的人情關係,所以才會有今天會議現場“只看數據不看人”的氣氛。

    往壞處說,這是“冷酷無情”,可是往好裡說,這是不是“從人情和血緣向規則的轉變”?

    再聯想到營商指數、股權託管登記中心等事情,楊書記心裡的脈絡更是逐漸清晰:難道你小子要幹這麼大的事情?

    “江奕那裡有什麼意見?”王高官冷不丁地又點了名。

    “我們沒什麼新的意見。如果能夠把政府引導基金落實到位,重點扶持資質比較好的企業,這些企業的資金實力就能提升一截;如果能把職業學校順利改制,技術人員佔比指標就能提高;如果能把產業園區的政策推廣,營商環境也能提升不少。”

    江奕針對遼省失分最多的三個指標給出的解藥都是老配方,而且都是前兩年沒有落實到位的幾個方面。

    “我們遼省的技校、中專很多,產業工人也有長期的優良傳統,東北的工業化也走在了全國前面,技術實力方面是不是對我們打分偏低了?”有人還是不服氣,剛才大家都礙於面子沒多說,現在江奕也向境外人士學壞了,那人就憋不住了。

    “我們的技術專家考察過技校和中專畢業的工人,說實話並沒有幾個達到我們的基本要求。”香江的職業經理人再次站了出來,看來他是不擔心做惡人的。

    “扶桑國的專家要求肯定高啊!”

    “不是扶桑國的專家考核的,而是在遼省任職的前蘇聯專家主持的考核。”

    震驚、臉紅、心疼,遼省一行現在說不出自己心裡的滋味。

    東北可是華國工業化最好的地方,在資源逐漸耗盡、土地不再稀缺的年代,產業工人及其背後的供應鏈也成了那裡的最大優勢,最後的優勢。

    可是忽然有人告訴你:這些優勢有待考量,你們培養的後備人員不能勝任我們的要求。你的心理會有多大落差?

    “其實我們這邊的職業院校也差強人意,老師教的都是老一套、十幾年不換的內容;學生能夠上課的算不錯的,可是真正能夠聽講的就更少了。考試的時候,老師也都是本著息事寧人的態度,提前輔導一下、透露一些考點。”看到香江人又給客人們揭開了真相,楊書記又要和稀泥,緩和一下氣氛:“後來我們乾脆來了一次大手術,所有考試都通過統一的題庫抽題,考試通過了還能優先招聘、薪水也有優惠,年輕人的積極性馬上就上來了。”

    這些內容,王高官早就聽過了。只是遼省的情況太複雜,需要的投入也大得多,有點兒積重難返的味道。

    可是,當他再次看向楊書記的時候,忽然就有了一種想法:遼省再困難,還能比蘭陵困難?

    看看今天的蘭陵,再對比幾年前的情況,一個名詞浮現出來:市場化。

    原來教育的市場化可以這麼走。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低成本、低門檻、統一規則,迎接他們的是通過後的光榮和實惠。這就是把選擇權交給了個人,交給了每個參與教育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