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隴一哥 作品

第618章 家電研究院

    布林諾夫斯基是第一批到華國的蘇聯專家,通過帶頭引入數千專家、投資於蘇聯專家創業,獲得的資產日漸增加。三年時間已經達到了三千多萬,讓江奕確實沒有料到。

    這樣看來,再讓他在遠東漂著確實有些不地道。江奕也想看看,三年的時間是不是讓他的心態調整過來。

    “這些專家賺錢這麼多,估計現在都有些心虛了吧。”韓成斌也是第一次聽到布林的資產這麼多,他和布林加入的時間差不多,可嘆自己還是拿死工資呢。

    “剛剛在門口還聽到有人說這些專家的收入太高,所以需要給他們一些切實地支持,讓他們安心在這裡工作、生活和創業。”

    “聽說到93年底就已經有3萬個蘇聯專家和他們的家屬、親友到蘭陵了,這可是一個不小的群體。蘭陵已經要成立一個專門的管理機構,來管理、服務這些人,唉。”韓成斌一聲嘆息,不知道是在驚訝於這裡的外國人太多,還是驚訝於江奕的想法。

    華羅聯合抵抗美歐,世界形成兩大陣營,這個想法估計還很出格,即使自己現在說出來,估計韓成斌也很難接受。江奕也就沒再多言語。

    國外的經營,讓他了解得少一些也好,免得以後出了問題把他也牽連進去。

    熊平一直在會議室外面候著,看到江奕和韓成斌走出來,他穩定了一下情緒,剛要開口卻被韓成斌擋住了:“熊經理,家電廠的問題不是因為你,你把話帶回去就行了。”

    熊平心裡暗叫了一聲“好險,還好提前準備好了”。他拿出了自己的筆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寫著一些詞彙:“江老闆,我是想向您反應一下扶桑國等西方國家在籌謀對華收取專利費的事情,如果我們出口,一定要預防被他們伏擊。”

    “香江那邊已經做過評估了,我們的產品出口不會涉及專利侵權。最大的兩個技術專利區域,顯像管已經獲得許可,芯片是我們自己研發的。其他的外觀設計等,也已經提前做了應對,整個華國彩電行業出口最沒有風險的就是我們的產品。”

    華國彩電業“賠本賺吆喝”的行為成為九十年代讓人臉紅的一幕,江奕在課堂上就聽過多次。這時候華國的彩電生產企業還是簡單地進口關鍵部件加上生產線組裝,沒有自己的技術。所以在走上時機市場的時候,無不在西方國家的專利牆面前碰得頭破血流。

    比如在2007年時,美利堅曾經進行過統計,涉及電視技術方面的專利項目數以萬計,華國對美利堅出口彩電要付出的專利費高達23美元/臺;其後扶桑國也寄起了專利大棒,僅僅索尼公司掌握的四項核心技術,就要向每臺彩電收費600日元再加總營業收入的2%,這相當於每臺收取至少7美元的費用。

    在這個時候,華國的關鍵零部件還是需要進口,進口價格裡已經包含了專利成本,暫時還沒有很多企業關注。可是當彩電生產企業向下遊拓展產業鏈時就會發現處處都是專利陷阱。在2006年,華國的彩電產量已達到9000萬臺,佔到全世界產量的50%左右,可是在專利面前卻仍然是一個小國。

    “我的意思是彩電出口企業不只我們一家,還有很多其他廠家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國內國外廠商可能搞不過這些彩電出口企業,但是出了國就是人家的地盤了。”熊平在視頻解碼器領域獲得突破以後,就開始琢磨更多地“進口替代”空間。與江奕相比,他就有了更加宏觀的關注點,是以整個華國的彩電企業成長壯大為著眼點。

    跟他相比,江奕“自掃門前雪”的格局倒是顯得有些小了。

    “你有什麼具體的建議嗎?”

    “我建議參考半導體研究院,與其他彩電企業成立合資專利公司,合作共建電視專利池,以期部分抵消互相繳納的專利費用,保持華國彩電的全球競爭力。”這是個好機會,熊平一口氣把自己的想法闡述出來。

    韓成斌聽著倒是有些耳熟,看了看江奕,他忽然想了起來:“我記得江老闆以前就說起過這個事,就是給那些蘇聯專家們建一個在蘇聯產業園內成立一個家電研究院,讓那些暫時沒有地方去的專家們在那裡做研究,今後成熟一個條線就開發一個產業。”

    這是江奕參考半導體研究院拯救國內半導體研究和生產人員產生的一項想法。當時設想的領頭人、riga的副總工程師到華國後一直不太心甘情願,再加上各個專家很快自己找到了出路,所以家電研究院的想法也就暫時擱置下來。

    只是沒想到熊平又把這個想法提了出來。

    “你們有沒有考慮過,有幾個國內彩電生產企業願意加入進來?”

    熊平的建議讓江奕再次有了組建家電研究院的想法,而且國內的工程師已經成長起來,可以直接由這些人擔綱研究院的組建工作。

    “這個···估計有錢的企業不多,大家都在價格戰裡面打得頭破血流,很多都是虧本賺吆喝,真能拿出錢來參與研發的企業確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