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風月1 作品

第594章 奇蹟(上)

    其實日本人自己心裡也清楚,此次對中國作戰,日本強大在什麼地方,不是說軍隊多由老兵組成戰鬥力有多強,而是,中日兩國目前的工業和經濟實力。

    已經學了西方世界近百年的日本趕上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在日本國內有了成型的工業體系,可以造飛機坦克大炮甚至是戰列艦和航空母艦這種大傢伙。

    而彼時的中國呢!沒有重工業,甚至連輕工業都乏善可陳。

    所謂的降維打擊,不過是日軍比中國軍隊多了一種武器——火炮。

    沒了戰爭之神,日軍其實也就那個逼樣,就算強,也強的有限。

    所以,這三個被唐刀命名為1號、2號、3號的高地,是想西進的日軍必攻之地。

    獨立營的官兵們歷經了松江之戰和嘉興前線的防禦戰,已經算是不折不扣的老兵了。

    可是,山地防禦戰還是他們的頭一遭,不說是小白,但若是說精通可就太扯淡了。包括雷雄在內,都還用的是老一套,沿著山勢構築戰壕,對於生命反斜面坑道戰還是停留在唐刀這兩天不斷提起的印象中。

    所以,唐刀必須得走上這一趟,否則,等日軍的飛機、坦克、大炮攻上來,別說他手裡就2000多人,就算再多上幾倍,也不夠日本人殺的。

    三個高地,都是先按照傳統的方式在山頂之下的五十米區域建立一道戰壕,而後,在稜線上,再建立一道戰壕。

    當然,相對於兩條主戰戰壕,更重要的,卻是位於稜線之後的坑道。

    因為射角的關係,日軍的火炮最多隻能給戰壕裡的軍人造成傷害,對於藏在山脊後步兵球用沒有,可日軍還有轟炸機,從空中掉落的航彈可不管你是山前還是山後。

    這時候,就得看坑道的了。

    那才是開發於十幾年後那場冰原之戰中最經典的反斜面坑道戰的精髓,正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坑道,保護了中國軍人不會被米國牛仔飛機投下的數不清的炸彈給炸死。

    兩道防禦戰壕,都各有數處交通壕通往山頂和山後的坑道。

    已經開工建設的山前戰壕和山後坑道基本還是按照唐刀的意思在挖掘。

    不過,當唐刀沿著整條防線視察完一圈回來看到三個高地山頂主陣地上士兵們熱火朝天剛挖掘出來的戰壕雛形,不僅腦袋直搖。

    雖然不是一條直線,但軍人們為了省工省時,還是選擇了最簡單的弧線戰壕。

    可那又有什麼用?如果日本人動用重炮,只要一枚炮彈落入戰壕,氣浪就會席捲數十米,一個步兵班甚至半個步兵排就會完蛋。

    這樣的戰壕,只會成為軍人的噩夢。

    他們對野戰工事的理解還是太少了,如果他們看見十幾年後的中國軍人在五聖山上那縱橫交錯不熟悉的自己人都會迷路的戰壕,肯定會很羞愧的。

    再如何趕時間,也不能粗製濫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