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無行者北冥 作品

第125章 後續的調整

    這麼一盤算下來,在三族大劫和巫妖大劫之後可以做的劇情,就已經有補天、鑄劍和理水3部,再算上終結篇的封神就是四部,如果加上兩個大劫那就是六,這不夠還得再多一個,七是個吉利的數字嘛。

    可還有什麼故事呢?難道講從太康失國到少康復國的故事?這確實比較有看頭,但感覺和洪荒沒有半毛錢關係吧!

    所以首先可以確定的一點就是,還剩下空缺的一部,時間線要在理水之前,也就說是大禹之前的故事。

    思考了一會兒的功夫都一無所獲,鍾善澤於是決定換一種方法,他將已經想出來的故事標註上大致的時間然後觀看。

    “補天”是伏羲女媧時代的故事,“鑄劍”是黃帝的故事,“理水”是大禹的故事,那麼在這三部之間……

    鍾善澤的目光在四周遊離半響之後終於有了決斷,對,有說法黃帝是伏羲的孫子,所以從鑄劍到理水之間間隔的時間太多,顯得有點“空曠”,所以最後一部故事應該發生在這段時間之中。

    那麼在黃帝到大禹之間有什麼值得被載入洪荒的故事嗎?鍾善澤用自己匱乏的洪荒知識想啊想,又想了半天仍舊一無所獲,不得不換一個思路,從黃帝到大禹之間最著名的人是誰?

    這個就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去想,鍾善澤很快就得出了答案,從黃帝到大禹這段期間,最著名的人當然是堯舜。

    接下來就是熟悉的操作,鍾善澤雖然依舊沒有頭緒,但是這不要緊,把這些思考傳遞給戴文瓘,對方就會交給策劃組,鍾善澤相信穆季姜一定會不復自己希望。

    事情也果然是這個樣子,當戴文瓘將新的策劃案上交後,得到了策劃組的通過,並且還進行了一些更改。

    根據此前策劃案上面書寫的內容,洪荒世界實際上是有三個時代,分別是混沌、鴻蒙與洪荒——這是來自某無限流鼻祖的世界觀,鍾善澤順手就借用了。

    此前設定中混沌是天地未開的時代,鴻蒙是天地初開的時代,洪荒便是三族興起的時代,然而在策劃組的意見下這得到了一定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