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三國從單騎入荊州開始第150章 帳內議和

    “敢問公高姓大名?”劉琦緩步上前,抱拳執禮,一臉和善的向賈詡做詢。

    這幅謙恭和善的態度,反倒是讓賈詡的心中多少有些不自在。

    對於劉琦這種出身於東州的士人,賈詡一向都是抱著較為疏遠的態度,因為這些年的經歷,讓他不願與東州士人做深交。

    實際上他也沒法深交。

    賈詡目下身在西涼軍一系,供中郎將牛輔驅使,但他在涼州一系中算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

    這要從董卓麾下的一系列的軍吏的人員成分來看。

    董卓本人是靠著邊境軍功一路升遷上來的,所以他能夠聚攏在身邊的人大多為涼州豪強階級……一群有地,有錢,有糧,有私士,卻唯獨沒有經學世家那般可以走仕途路線渠道之人。

    在出身於武威郡正統儒學名門的賈詡眼中,這些人皆屬寒門,是沒有資格與自己這個舉孝廉入三署郎的士子同室為僚的。

    賈詡因為自己士人的身份,不是很瞧得起涼州諸豪,可他的士人身份卻也有其尷尬之處。

    他雖出身武威經學之家,但卻因為地域問題,在郎署時,一直不能遲遲被派向地方任實職,只能在郎署蹉跎歲月。

    涼州寡於學術的地域觀念,一直存在於東漢士人的思想中。

    像賈詡這樣在涼州出身的士子,在兩千名名三署郎官中,基本都是被邊緣化的,要靠邊站。

    這跟才華無關,是純粹的地域歧視,是全人類從古至今都不曾解決的大問題。

    而當賈詡在京中蹉跎數載,人過中壯,終於迎來了從郎署下放的機會時,老天爺又給了他一個重重的耳刮。

    ——因病辭仕。

    這就是天數。

    賈詡這樣的人,和曹操,鍾繇那樣出身的士人不同,他們辭官後,依舊可以因為官宦背景和族中名望而重新被雒陽諸府徵召,像他這樣的邊塞儒門士子,靠察舉入雒的,這輩子的機會也就是這一次。

    錯過就不會再有了。

    最終,歷經人生冷暖,已是四十不惑的賈詡,做出了一個有悖於他儒門士子身份的決定。

    他決定搭上董卓這艘破船。

    憑良心說,董卓對他還是不錯的,在入京居太尉職後,董卓便命賈詡做他的太尉掾屬,作為他在雒陽開府的佐治官吏,很明顯是想將賈詡引之為心腹。

    可賈詡顯然是對董卓有所保留的,他每日只是謹慎的處理分內之事,多餘的話或是不該說的言論,他一個字也多不說。

    三緘其口,有盈虧,有枯榮。

    即便是董卓要問其策,他也儘量是通過牛輔或是李傕的言路,從旁向董卓諫言。

    董卓是明白人,他看出了賈詡對他有所保留,便將他下放到了牛輔軍中任武職。

    逐漸的,這個人也就慢慢淡出了董卓的視野。

    ……

    眼下,李傕、蔡邕之輩,在劉琦的眼中竟都不算是大問題了。

    他感覺自己心跳的速度竟微微有些急速。

    從打穿越到了這個時代,歷經多年,劉琦也算見過不少在歷史上留下過姓名的人物,但能夠觸動他心絃的,好像還唯有今日這‘文和’二字——亂天下者矗立其前。

    在劉琦知道的漢末諸人中,有一個善用毒計,奇謀百出,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大(牆)智(頭)者(草)。

    一輩子都在看風向,有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會將他驚的像是兔子一樣亂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