臊眉耷目 作品

第九百九十五章 同為人質

    賈詡的意思,劉琦大概明白。

    涼州內亂不止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民族矛盾,即漢族和羌族的矛盾,這也是羌人屢叛的主要原因。

    試想在中原境內,望族和豪強百多年來都可以隱匿大量人口,兼併土地,導致漢境內氓首齊民流離失所,衣不遮體,食不果脯,上下矛盾激烈到足矣推翻一個國家……

    寧負兩千石,不負豪大家……中原漢人之間尚且如此複雜,難道還能指望漢人給那些羌胡多公正的待遇?不反才怪了。

    羌叛久反,這是一種民族融合所必須經的歷程。

    當然,攤丁入畝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緩解涼州羌族和漢族之間的矛盾,但畢竟不可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將矛盾從內部向外轉移,這也是歷史上各類政治家所常用的一種手段。

    賈詡能在東漢末年就想到這種方法,足見他的厲害之處。

    首先,發展關中大後方,為涼州向西南拓展做後勤保障。

    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下,也可以更深層次的促進關中地區的農業和畜牧業發展。

    至於西域方面,雖然大漢朝廷最近十多年因自身的原因對西域各國的掌控能力變弱,但畢竟在幾十年前,大漢朝在西域幾乎處於橫掃的狀態,而且還擊潰了匈奴人,其威望如日中天。

    如今雖針對境外小有疏忽,只要找尋合適的將領,採取恩威並用的方式,就一定可以建立更牢固的關係。

    屆時一邊通商,一邊再向西域進口大量的農作物與特產,保證國內農業的全品種發展,在食物上首先形成足夠的內循環……而漢朝的精美茶具和傢俱,也可以大批量的出口,劉琦相信,憑藉漢朝的科技,大漢朝與西域諸國取得巨大的貿易逆差是板上釘釘的事。

    而屆時,在這種強大經濟的壓制下,就可以進行文化輸出。

    不論是班超通西域,還是張騫通西域,大漢朝藉助絲綢之路的便利主要還是通商,但在文化輸出方面,並沒有達到理想效果。

    並不是大漢朝廷不想怎麼做……只是在過去,各家的經學如同瑰寶一樣被中原諸族緊緊地掌握在手中,各族對於各自的文化成果保護嚴密……因為客觀原因,別說往西域輸出了,自己內部文化全面流通起來都費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