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與語 作品

362 洞天失自然

    。

    她最初來上清山時,在馬頭峰的藥園就有了這種感覺,四季如春的上清山沒有嚴寒酷暑,四時果品花草日常都可以不分季節地常見常用,可是,她覺得天羅罩下順順溜溜長大的仙草靈果總是少了點味兒。

    她吃過的馬頭峰藥園的小金燈,不僅味兒比少清山的小金燈淡一些,而且顏色也是淡淡的黃,而不是少清山那樣金燦燦,那才是真正的不負“小金燈”這個名兒。

    也可能是她的嘴巴給養刁了的緣故,她先是提過一次,但是上清山其他人並不這麼覺得。也許他們早就習慣了天羅罩下的日常,畢竟天下大派幾乎都是這樣。

    唐雲和蘇怡然吃過幼蕖自己青空葫蘆裡存著的小金燈,也認可幼蕖的觀點,但畢竟只是吃食小事,並未放在心上。

    如今聽金錯她們提到同樣的道理,與幼蕖心裡所想完全合拍,深以為然。

    “你是嘴給養刁了!”金錯嗤笑,笑的卻是銀錯,“元亨島時常送黃瓏果來,都給你吃了!那裡才是產黃瓏果的根源,你自然看不上別處的黃瓏果!知足吧你,也就是在上清山,別處只怕還長不成這果樹。”

    金錯與銀錯性情相近,一樣的活潑可喜、明朗大方,但也有細微區別。

    同樣都愛吃,但金錯只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本能講究些而已,只要是好東西就行,卻在美味上淺嘗輒止,沒有銀錯那樣挑剔。

    而銀錯的舌頭更靈敏,口味上有一絲差別都吃得出來,也更偏好追尋美味。

    比如同樣跟著元亨島的二師兄元溶學吹笛子,金錯學得中規中矩,和師傅的傳授一絲不差。銀錯卻學得逸興橫飛,總是吹著吹著就即興發揮,靈光四射,卻也時有錯漏。

    對於上清山的黃瓏果,金錯覺得此地能有就不錯了,銀錯卻要挑剔一下味兒正不正,還要掰扯出多少道理來。

    “我們綺色谷沒有用天羅罩,”花顏夫人也拈了枚果子嚐了嚐,“這黃瓏果本是歸雲海北部的特產,上清山能培育出來,估計是用了五色土的緣故,也是不容易,可見天羅罩是護佑草木方面還是有作用的。

    “不過,歸雲海地氣寒暑交織,熾烈酷寒夾擊之下,果子也質堅肉脆,蘊味深厚。上清山氣候太過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