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草原上的牛 作品

四十八 你去幫幫他們咋樣

    搞個機械化的,用蒸汽機做動力,手頭銀子也不夠,另外設備去哪裡買都不知道。他熟悉的那些都是電動設備,可靖安現在沒有發電廠,電動的來了就是廢鐵。

    買個小發電機,再買個蒸汽機,先把動力問題解決了?

    想想手裡銀子,還要買地,蓋房子,根本就沒辦法操作。

    愁了半天,突然間笑了。

    自己是被那些穿越界前輩忽悠的思維進了死衚衕。工業體系可不是紙上寫出來的,需要一步一步完善積累。

    現在什麼都缺乏,最主要缺人才,真要是弄個蒸汽機回來做動力,安裝調試不說,平時的運行維護誰來做?設備有故障,零件要維修更換,怎麼解決?就算壞個螺母,爛個密封圈在靖安也是束手無策。

    江南一帶現在紡紗廠,輪船廠已經用到蒸汽機,那可是經過幾十年曆程的,技術上的積累,人才上的積累都是靖安遠遠不能比的。

    實際上,劉大雙還知道,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很多縣辦皮革廠還是有很多工序停留在手工操作階段。小造紙廠也是手工抄紙。

    自己想多了,先把工廠建起來,能夠生產了,慢慢再去做改善吧。

    於是,他去街上雜貨鋪找到李掌櫃的,訂購四十個抄紙竹簾子,二十個粗的,二十個細的,這是手工造紙關鍵工具。

    這可把李掌櫃的難住了,任劉大雙怎麼說,他就是不明白,死活不接這個訂單。

    劉大雙也沒辦法,這東西是竹子編的,極為精細,每根竹篾條細度不超過一毫米,編成半米見方的簾子,要求平細光滑,水可以漏過去,紙漿要留在上面。篦條上面還要刷生漆,普通的篾匠根本做不了。靖安不產竹子,也沒有這樣的手工匠人。

    最後,只能厚著臉皮跟李掌櫃的說,你只管去採購,說明是造紙用的竹簾子就行,買錯了,貨款也算我劉大雙的。

    好說歹說,李掌櫃的勉強答應了。

    造紙必須先把蘆葦用鹼水來煮,主要是為了脫掉植物中的木質素、多糖類物質、油脂和灰份等,留下纖維素。

    劉大雙現在沒有現代化設備,用陶缸來煮,不好操作也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