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草原上的牛 作品

五二四 不堪一擊

    駐威海的約翰牛部隊有“華勇營”。第一次鴉片戰爭時,下船的約翰牛和高盧雞軍隊是天津老百姓抬上灘頭的。八國聯軍攻打京城時,一樣有百姓把侵略者送上城頭。

    無它,窮苦的百姓只為了掙點銀子餬口,至於這個天下嘛,誰做皇上都跟他們無關。

    這也是劉大雙碰到的最棘手的問題。

    為了讓普通老百姓愛國愛民族,劉大雙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投入了無數的精力和金錢。

    十幾年的持續投入,終於有了回報,從靖安開始,老百姓已經知道,這是我們自已的家園,是我們父母妻兒安居樂業的地方。我們必須保護她,愛護她。

    但幾千年的頑疾並不是一下子可以改變的,仍舊有許多人認為,這靖安,以至於邊區都是劉大雙的,劉大雙就是主人,我們必須效忠他。

    當兵吃糧,很多人是把它做為一種職業,能打贏就打,打不贏就跑。

    當年,東瀛軍進攻百濟時最明顯,人多槍好的大清軍一觸即敗,狂奔幾百裡,一直被東瀛軍追到奉天城下。

    現在的保安軍卻不同,他們不僅僅是把軍人做為一種職業,也把它看成是一份榮譽,是一份責任。

    他們的人格、生命得到尊重,他們也有義務為這片土地,為這片土地上的父老鄉親獻出自己的一切。

    臨時指揮所裡,孫志勇舉著望遠鏡,緊張地觀察著東瀛軍的陣地。

    在炮火的掩護下,江蘇軍按照“三三制”衝鋒隊形,開始向前運動,最近的已經接近東瀛軍陣地一百米左右了。

    二十分鐘的炮擊結束了,他放下望遠鏡,輕輕地說了一句:“進攻!”

    嘹亮的衝鋒號響起,伏在地上的江蘇軍一躍而起,端著槍,貓下腰,利用各種地形地物,蛇行前進。

    這可不是電影電視中那樣的衝鋒,一大群人喊著“衝啊!殺呀!”,聚成一團,直挺挺地向前衝。

    真要是那樣,幾挺重機槍就可以解決問題了。

    東瀛軍防守陣地差不多有一公里寬,在吳淞口外面形成一個弧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