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未時 作品

第三十三章:請清宵兄作詩

    “自古女子稱帝,前所未聞,開萬象之原始,闢千古之奇談,也不知能否齊名。”

    眾人議論,或許是喝了不少酒,說的話越來越放肆,尺度也越來越大。

    許清宵連忙咳嗽一聲,端起酒杯道。

    “諸位,大魏國恥,猶記在心,但我等也莫要蕭條,理應牢記恥辱,為國報效,為君分憂,為百姓造福,來,共飲一杯。”

    許清宵出聲喊道。

    這要是還讓他們繼續說,估計說著說著就要開始噴皇帝了。

    萬一事情傳到皇帝耳中,自己無緣無故被牽連就麻煩了。

    不管當今皇帝是什麼性格,能不能聽忠言,反正想要好好活著就別作死。

    許清宵這一番話說出,眾人皆有感染,紛紛舉杯共飲。

    不過讓許清宵有些驚訝的是。

    涉及到皇帝,好像大家並不是特別在乎,尤其是李鑫,按理說他是府君之子,更加顧及這個東西,卻沒有任何阻止的跡象。

    想來應該是文人言語比較自由。

    但不管如何,許清宵還是謹慎一些,免得禍從口出。

    飲酒過後。

    眾人繼續圍繞安國這個話題去談。

    但大多數談論的還是外族入侵話題。

    許清宵沉默不語,只是認真聆聽,不過內心有自己的想法。

    眾人所說很有道理。

    只是許清宵卻感覺,應該不是這個意思。

    畢竟要真是這個意思,那皇帝也就別當了。

    有道是攘外必先安內。

    外面的事情再怎麼樣,終究有衝緩餘地,即便是蠻夷再殺到靖城,他也做不到滅國。

    戰線佈局,民心問題,資源分配,以及治國安家,哪一個不能讓蠻夷頭疼的?

    光靠殺有用嗎?

    肯定是沒用。

    所以【安國】,絕對不是邊境問題。

    百無一用是書生,讓書生去談戰爭歷史,無非就是紙上談兵,一堆馬後炮。

    不去戰場,不瞭解真正的戰爭,所談的一切都是扯淡。

    所以皇帝應該沒這麼蠢,讓一群書生談論戰爭。

    這個安國。

    應該是......經濟。

    恩。

    經濟問題。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外部問題小於內部問題,以史為鑑,大多數國家破滅,其原因就是內部出了問題。

    而這個內部,無非就是兩個。

    朝堂與百姓。

    藩王、權臣、黨派,為朝堂之根。

    經濟、農業、生活,為百姓之源。

    朝堂的事情,輪不到一群書生來指手畫腳,那種級別的戰鬥,用腳指頭都能玩死一批人。

    所以如果皇帝以‘安國’為題。

    其根本應該是‘安治國家’。

    如何讓國家安寧,讓百姓吃飽喝足。

    一旦百姓吃飽喝足,就會減少許多爭紛,而且百姓對國家也會產生巨大的信賴。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百姓吃不飽穿不暖,外族打進來了,關我屁事?反正無非是日子再苦一點,甚至恨不得趕緊打進來。

    可若是百姓吃飽喝足,還有閒錢去勾欄聽曲,真要打仗了,誰不氣?

    我每天過得美滋滋,你來破壞我幸福生活?爺跟你拼了。

    所以安國之策。

    應是百姓,百姓之源,應是柴米油鹽,而這一切都應是銀兩。

    通俗一點就是。

    銅板子。

    許清宵心中篤定了方向,但明面上不說,他是讀書人,但不是聖人。

    說出去幹啥?顯擺自己很有能耐?然後被人抄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