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斧戰士 作品

第二百十四章 九江府

    不過哪怕關係再好,人越多的地方也越複雜,這裡相當於三國門戶,南國同中原直接接觸的門戶,而且地處平原無線可守,兩大藩國繳納給仙宮的賦稅錢糧,也都是通過九江的運河轉運,直達三垣的糧倉府庫,可以說是仙宮的大動脈了。

    因此各方也不約而同得在此地屯駐重兵。這次仙宮討伐坤國,雷部,巽國和震國的三路大軍及無數糧秣兵餉,也是經過九江運河,舟車北上,旌旗連天,一路運抵三垣的。

    如今駐鎮九江府的化神修士,就是巽國四大門閥的領袖,九江縣侯,平東將軍,巽國丞相,陸家家主陸議。

    這個人在巽國的地位,就相當於離國的國師和御史大夫的集合體,陸家主不僅是巽國的文武百官之首,四大門閥的士族中人也為他馬首是瞻。

    他也確實是個有本事的,據說年輕時,同統帥雷部的徵東將軍聞天君配合,率領仙宮同巽國的聯軍掃蕩百嶽山,幾乎是戰無不克,攻無不勝。直到巽國主說放下那人頭!讓我來!給他調到北邊駐守九江,這才給了羅酆仙宮一點喘息之機,當然九江這邊也很重要啦咳咳!

    總之這次陸家主倒是沒動,依舊留在北邊鎮守,防備中原的妖魔鬼怪流竄入巽國。但他麾下諸將和部曲精兵,那些巽國的百戰精銳,大都加入了神教討伐軍,跟著聞天君西征去了。

    李凡一個個村落城鎮,走馬觀花得看下來,心裡略估算了一番,光是巽國九江府這一側,應該就有兩三百萬人了,整個九江,江陵,司州井宿衛的三角平原,人口怕是不下千萬。而且李凡還發現本地的鄉鎮,有非常完善和體系化的人才培養體系。

    各村各鎮都有鄉賢宗族辦的學堂和從書院請來的先生教習儒學。門閥豪族寒門的子弟都可以在書院接受教育。而庶民賤民也有機會被挑中去作部曲私兵。有一說一,仙宮也是有上升渠道的,制度本身也沒有什麼好壞,符合生產力的發展就穩定,不符合就會崩潰罷了。

    而且在仙宮的體系之外,還有許多從北方流落來的散修,畢竟修真世界是真的很殘忍很血腥很恐怖,動不動就滅門絕宗,殺頭下酒,煞化魔胎什麼的,總有人混不下去的,也總有人想過兩天安穩日子。

    巽國倒沒有離國那麼巴結散修,無論墨竹山還是南宮家都恨不得打出‘大爺來開荒啊’的招牌來。當然巽國也不禁止其他修士傳教佈道。畢竟虛月當空這年頭,連水裡的蛤蟆,地裡的田鼠和海里的珊瑚都能拜月,你想管又哪裡管得過來?何況也能制衡本地的書院,何樂而不為呢?

    於是巽國的宗旨就是放任這些散修自己整自己的。只要你不自己作死和三大派對著幹,更不要和羅酆魔宮勾勾搭搭的,那官府也懶得管你在哪座山哪個洞裡稱神顯聖。如果真有特別優秀的人才,世家和朝廷也會樂於招募為供奉,給個官方的出身納入體系裡來使喚。

    於是這些外來的散修,通常實力弱的就依附於地方家族,成為本地家族供奉,實力強的則自己挑個地方開壇講道,建立自己的道場,收取地方財主員外商人的供奉,挑選弟子發展自己的道統。也算是提供了仙宮體系之外的道路。

    鐵佛寺就是這麼個性質的修真門派,嚴格得說算是三大派之外的第四條路,釋家的道統。

    釋家以前從西邊傳過來的,但是西邊的諸國差不多都給神教滅光了,崑崙另一邊都是神教的地盤,所以這部道統的來歷已經不可考察,只知道這種功法比大部分散修功法,甚至大部分三大派的功法都穩妥安全,也不算太弱,據說也能修到化神的境界,所以最近在中原也非常流行。尤其是震國,據說有僧舍萬座,寺廟千所,連震國國主,鼎鼎大名的蘭陵蕭氏家主都在潛修,據說震國的釋家修士都以國主為尊,稱他為護法菩薩王,並且得到震國的大力支持和籠絡,散修為了投靠蕭家,因此聞風參習的人數甚眾。

    鐵佛寺似乎就是釋家內部某個派系,從震國開到巽國的下院。因為兩國有聯姻同盟之誼,釋家在巽國的發展也比較順利。也算是巽國宗室比較信任的散修門派,鐵佛寺就在九江府城中,同宗室代表的建昌侯府相隔不遠。

    李凡抓了把土用歸塵真氣捏成個破碗,把司南放在裡頭轉悠著,就和個老叫花子似的,跟著機緣進了城,一路找到了建昌侯府,然後抬頭就看到侯府門口拉著黑旗白幡,裡外全府正披麻戴孝的哭喪。心裡登時咯噔了一下。

    你說巧不巧,他還啥都沒做,建昌侯這就薨了。

    板斧戰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接著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