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蟻 作品

第八百二十一章 落敗

 而摔落在地面的眼鏡蛇並沒有過多停留,幾乎是在殺死了鴕鳥後,連戰利品都沒拿,立刻鬆開了身體,朝著峽谷外逃去。

 畢方這才從巨石後面走出,看著地上留下血痕,搖了搖頭。

 血痕並不長,蛇類肌肉發達,是有自我止血的能力的,何況地上都是砂礫,沾染上後也有一定的幫助止血功能。

 地上的鴕鳥還在掙扎,拍打著翅膀,可惜無疑是迴光返照了。

 以眼鏡蛇的毒液量,這頭體型巨大的鴕鳥幾乎不可能存活下來。

 【大開眼界】

 【叼】

 【我還以為鴕鳥遇到危險只會埋頭呢,沒想到這麼勐,雖然死了(狗頭)】

 “鴕鳥埋頭這個,其實是謠傳。”

 畢方搖搖頭。

 “很多人都認為鴕鳥受到驚嚇會把頭埋在沙子裡以逃避危險。也由此引申出‘鴕鳥政策’這個俗語,但這其實是不正確的。”

 “鴕鳥作為愚蠢的象徵早在聖經《舊約》中就有記載:‘鴕鳥的翅膀歡然扇展,豈是顯慈愛的翎毛和羽毛嗎?……因為上帝使它沒有智慧,也未將悟性賜給它。它幾時挺身展開翅膀,就嗤笑馬和騎馬的人。’”

 “不過最早寫下這則謠言、明確描述鴕鳥行為的人,則是活在公元23-79年間的羅馬思想家老普林尼。”

 “普林尼是在他的自然歷史著作裡寫鴕鳥會認為當它們把頭和脖子戳進灌木叢裡時,它們的身體也跟著藏起來了。”

 “雖然也差不多,但是和埋頭也差不少,後來不知道怎麼就演變成鴕鳥是將頭埋在沙子裡。“

 “但這是完全不可能的,鳥的鼻孔多半著生在喙的基部,像幾維鳥這樣只能靠嗅覺覓食,不得不把鼻孔生在喙前端的鳥兒,插進泥裡尋找食物之後就得用力噴一噴鼻孔,以除掉妨礙呼吸的雜物。”

 “如果埋頭,鴕鳥只會憋死。“

 “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謠言,大概是因為鴕鳥的頭和身子相比顯得很小,所以只要鴕鳥的頭貼近地面,就可能被誤以為頭埋進了沙子裡。很容易讓人產生誤解。”

 實際上,如果遇敵,鴕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

 雖然鴕鳥隸屬於鳥綱,但它已經完全不具備飛翔的本領了。

 鳥類骨骼堅薄而輕,長骨內充有空氣,頭骨所有骨片完全癒合,胸椎和腰椎、薦椎和尾椎都相互癒合,薦椎和左右腰帶也癒合在一起。

 肋骨上有鉤狀突起,互相鉤接,形成堅固的胸廓。

 會飛的鳥在胸骨上還有三角形龍骨突起。以增加胸肌及振動兩翅肌肉附著的面積。

 鳥類骨骼這些獨特的結構,減輕了重量,加強了支持飛翔的能力。

 可鴕鳥顯然不是這樣。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現代鳥類,雄鴕鳥一般有2米多高,體重約150斤左右,可是它全身的羽毛都是柔軟的。

 鴕鳥的翅膀已經特化,羽毛的細絲間沒有鉤系,無法形成完整的一片有飛行功能的羽毛,因此它們只能留在陸地上。

 如果不細心觀察,甚至會誤認為它沒有翅膀。

 此外,它只有平平的胸骨,胸部肌肉也不發達,不過儘管不能用來飛,它們的羽毛仍然具備基本的保暖和散熱功能,並且還能在奔跑時協助改變前進方向。

 畢方蹲在地上。

 此時的鴕鳥已經徹底不動了,他用樹棍戳了戳,也毫無反應。

 徹底死了。

 這也讓畢方放心的伸手去觸碰這隻已經死亡的鴕鳥。

 “很多錯誤的結論都是由於觀察不夠仔細導致的,鴕鳥也不例外。”

 “它們被誤解了兩千多年,即使知道真相的人越來越多,也無法抵抗‘像鴕鳥一樣愚蠢’這樣俗語的廣泛流傳。”

 “不過,我說了這麼多,也許以後有一天這些俗語會變成‘像鴕鳥一樣強壯’也不說不定。”

 畢方笑了笑,頓了頓,又接著補充道

 “如果那時還有鴕鳥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