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殼蟻 作品

第七百五十八章 一座島嶼的毀滅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或者可以說必然導致的,島上的棕櫚樹越來越少。

 棕櫚樹不是經濟作物,所以長得非常慢,從種子到發芽需要兩年的時間,從發芽再到長成10米高以上的樹需要15年的時間。

 被人砍倒做船,做房屋,用來運石像,用來燒火取暖,還要被老鼠把種子給啃掉。

 就是在公元1650年,人口達到頂峰2萬人的時候,復活節島上的棕櫚樹全部消失了。

 除了棕櫚樹以外,其他幾種高大的樹木也都在這一時期全部消失。

 這個帶來的結果是致命的。

 人們賴以為生的海豚肉沒有了,因為沒有樹再建新的船去深海捕殺海豚。

 可是海豚這種食物曾經佔據了島上土著人一小半的食物量。

 島上絕大部分的鳥類滅絕了,因為沒有森林,鳥兒不會來這做窩,僅剩的一些陸地鳥也被島上人吃光。

 從前根本看不上的貝類、海螺,也被馬上撈得一乾二淨。

 再往後發展,島上的居民就只能全部依靠農業,從前農業是採集業的補充,可是現在芋頭、香蕉、甘薯這些素食代替了他們從前吃的肉食。

 唯一能夠穩定出產的蛋白質就是雞蛋,而那些雞還是1000年前最早登岸的祖先帶來的雞的後代下的,如果當初沒有引入雞,可能從1500年之後連穩定的蛋白質供應都沒有。

 這時候島民拼命地想找點吃的。

 破壞棕櫚樹的老鼠被吃光,食物產量大幅下降。

 資源有限!

 無法逃離!

 都想生存!

 剩下的也就只能是爭奪資源的殺戮!

 糧食的日漸枯竭,戰爭不斷升級,整個島上不論是已經完工的還是沒有完工的石像都在戰亂中被推倒。

 石像的頭被弄下來,從前用黑曜石給石像做的眼珠也被摳下來。

 以至於現在復活節島上許多能看到的石像只有高高的眉骨,眼眶裡沒有眼珠。

 伴隨著畢方的講述,平澹的語氣中蘊含著令人絕望的黑暗。

 許多人不寒而慄,渾身立起雞皮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