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197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

    唐雲燕和李惜兒日盼夜盼,大明皇帝能早點回到他的泰安宮,但是朱祁鈺此時卻是煞氣攝人。

    連興安說話都變得小心翼翼,這幾天的陛下明顯的很不對勁兒,身上煞氣瀰漫。

    李永昌在旁邊整理好了這一次的課業本,低聲要告退,又不敢開口打擾。興安揮了揮手,示意李永昌離開就是。

    陛下心頭的怒火,並不是對準課業本,講武堂和講義堂的武官、掌令官,都很不錯,陛下怒氣是對瓦剌人的。

    這是一份恥辱,但是短時間卻無法洗刷的恥辱。

    陛下這兩天一直在盯著迤北的堪輿圖,陛下其實不擅長行軍打仗,排兵佈陣,但是依舊看著杭愛山附近的地形。

    “陛下。”興安小聲的說道:“寶源局的王主事,送來了賬目,說是這兩日,收到了四千多兩的散碎銀子,煉了三千多兩金花銀,換出去了兩千七百五十四枚銀幣。”

    朱祁鈺點了點頭,拿起了李永昌送來的的課業本,楊洪看過了,朱祁鈺也會看,他點頭對興安說道:“把王炳富的奏疏放下吧。”

    朱祁鈺看了許久課業本說道:“這個做的就不錯,討論是消滅瓦剌省錢,還是維持邊鎮防禦省錢,想法很大膽,分析的也很透徹,將敵人一次擊潰,維持五十年的邊鎮安泰。”

    “持續擴大六鎮四地,規模,反而不利於大明。”

    朱祁鈺手中的這本課業本,算的是一筆經濟賬,維持邊方的安寧,到底是打一場國戰省錢,還是長期穩定邊方省錢。

    從漢唐長驅萬里,到宋朝是為了穩定邊方的支出入手,國戰一次投入自然是極大,但是所謂的澶淵之盟百年無大戰,耗費更大。

    澶淵之盟的簽訂,讓宋遼兩國百年無戰事,但是大宋為此付出了歲幣白銀,還付出了維持大量軍隊的開支。

    不僅如此,還因為華北平原無險可守,不得不遷民南下,導致京師無險可守,無任何緩衝可依仗。

    而為了人為製造緩衝帶,大宋不得不在華北平原上四處挖坑,意圖利用水道來組織遼人南下。

    比如白洋淀,一百四十三處大大小小的坑,都是因為沒有燕雲十六州,必須要付出的成本,這些都是成本。

    最好的防禦,反而是進攻。

    朱祁鈺陸續看了幾本軍生們的課題本,才放下了手中的事兒,鬆了口氣。

    “這本寫的也是極好的。”朱祁鈺頗為感慨的說道:“這篇課題就很好,讓他再認真完善一下,站在瓦剌人的立場上,站在大明的立場上。”

    “分析漢唐宋,不是著眼於大明,太泛泛其談了,讓把這篇重新寫一下,下次上臺,就宣講這篇吧。”

    朱祁鈺手裡拿起了另外一本奏疏,寫的是,如果伯顏帖木兒在未攻打京師之前,就數騎送朱祁鎮回朝,大明會變成什麼樣?

    瓦剌人依舊會南下,但那時的朱祁鎮,還有膽氣抵抗嗎?

    二十萬京營全軍覆沒了,京師只有兩萬老營,朱祁鎮會選擇固守京師嗎?還是在徐有貞提出南遷的時候,順水推舟呢?還是直接和瓦剌人議和呢?

    這篇課題,寫的很好,但是角度上,依舊站在了大明的立場上,可以從瓦剌人的視角上,認真的寫一寫。

    其實就是後世列強玩弄蟎清皇室的那一套,獵鷹不必需要殺死牧羊人,而是維持一個愚蠢的牧羊人,更易於狩獵。

    這種套路,其實在唐朝末年,地方藩鎮就玩過一次。

    大唐晚期,大唐國都六陷,天子九逃,大唐日益頹廢不堪,但是藩鎮的節度使們,卻頗為的默契,皇城可以攻陷,但是不殺皇帝,留著放血。

    朝廷的權力越小,地方的權力就越大。

    朱祁鈺要的是一個思路,講武堂的目的,不就是思路嗎?

    百無禁忌,看似沒有規矩,卻是頗有收穫。

    朱祁鈺不由得感慨的說道:“伯顏帖木兒對也先說,把稽戾王放回來,才對他們最正確的選擇。”

    “伯顏帖木兒是個聰明人,一個愚蠢且懶惰的牧羊人,對於獵鷹才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