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196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

    朱祁鈺對於大明銀幣依舊有些不確信,不確信的主要原因是他的銀幣只有七成銀,這七成銀當一兩花,就是朱祁鈺內心的擔憂。

    火耗畢竟三成,大明的百姓是否認可,是朱祁鈺內心懸著的最後一個疑問。

    事實上,朱祁鈺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

    大明太需要一種法定貨幣,而不是紙鈔了,哪怕是銅錢也可以,大明的寶源局那種產能,並不能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

    當朱祁鈺的銀幣政策,被貼到黃榜上之事,京師的寶源局,立刻就被圍滿了人。

    打聽銀幣如何兌換,尤其是關於是否可以用碎銀子來換銀幣,如何更換,火耗幾何等等。

    王炳富從極度清閒坐搖椅,立刻變得極度忙碌了起來,他瘋狂的打著算盤,專門派人在門口貼了告示,就問的最多的問題,貼在了寶源局外面,還專門找人講解。

    王炳富和銀匠們講解這關於銀幣承兌的諸多問題。

    朱祁鈺遠遠的路過,看著排著長龍的隊伍,這裡面有平頭百姓、也有勢要之家的家人,大明上下無不期盼著朝廷對於貨幣二字,能有個定冊。

    至於一成火耗歸內承運庫這件事,大明上下倒是沒有那麼多的意見,畢竟整個天下都是陛下的。

    朱祁鈺在和戶部給事中任元祥反覆溝通之後,才知道地方官員在攬收銀子的時候,火耗是三成!

    大明百姓早就見怪不怪了。

    折色銀自正統元年就開始實行,大明養了很多的銀匠,去估算銀子成色和重量,這倒不用朱祁鈺操心。

    而最先拿到大明銀幣的並非寶源局堆積的百姓們,而是住在大明官邸的官員。

    發月俸的時間到了。

    因為大明皇帝鑄幣的緣故,大明的官員暫停了一個月的俸祿,但是因為國帑供養的制度,大明的官員壓根不用擔心會餓死的問題,除了衣食住行之外,每月每戶還有二兩銀子的額外開銷,可供支取。

    所以暫停這一個月的俸祿,終於發下來了。

    而這次發下來的則是銀幣,正面寫著一兩,背面寫的則是平釐七錢,這個意思就是七錢銀當一兩花。

    大明的官員們每人領到了本該折鈔的銀幣,作為俸祿了。

    折鈔是大明的一個大殺器。

    比如於謙現在從一品少保,按制年俸888石米,京師糧價一石四錢銀,折價應當是三百六十兩白銀,月俸三十兩。

    但是于謙每月折鈔就超過了八成,他每個月只能領到六兩銀子,和價值二十四兩銀子的擦屁股紙。

    這就是大明官俸之薄,未有弱此者的由來,因為折鈔這種事,甚至讓官員連自己都養活不了。

    養活不了,就做什麼?

    在客觀上,就會滋生腐敗、貪腐,尤其是京官。

    貪腐就會出現朋比為奸、就會有座師銀、就會有冰敬、碳敬,就會有地方官員和京官沆瀣一氣,一個鼻孔出氣,就會出現一個有一個的黨派,穿一條褲子。

    他們因為共同的利益走在了一起。

    而且貪的名正言順,貪的光明正大!

    朱祁鈺讓鑄幣廠的一成火耗給太倉,就是為了讓太倉每個月按月發夠了銀幣給官員。

    這不是朱祁鈺給的養廉銀,朱祁鈺給官員的是大明朝本該給的俸祿。

    折鈔、折香料、折衣物、折絲帛,大明的俸祿什麼都折,官員們貪起來,那叫一個理直氣壯。

    雖然朱祁鈺這平釐七錢當一兩用,也相當於折了三錢的俸祿,但是他發的可是硬通貨的銀幣。

    朱祁鈺這麼做是有條件的。

    既然大明薄俸問題,朕給你們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