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 作品

第191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

    大明正賦折色,由來已久,自洪武年間就時有折鈔,折銀,這是歷史在螺旋上升的必然結果。

    但是大明寶鈔,實在是一言難盡,最終只能折銀。

    興安拿來了一個盤子,上面蓋著紅布,引得大家的好奇。

    朱祁鈺坐直了身子說道:“朕前幾日鹽鐵之議,就一直在琢磨著,鬆弛金銀之禁,已經勢在必行了。”

    “既然勢在必行,那總要有個章程,所以就鑄了這銀幣數枚,給大夥看看成色。”

    “此銀幣銀七成,白金一成半,銅一成半。”

    白金,其實是錫,加入錫完全是為了固形防氧化,也是為了保持印花尺牙不被磨損。

    朱祁鈺拿起了那枚銀幣輕輕一吹,嗡嗡作響,輕輕彈了彈,頗為清脆,而且震動不已。

    興安又拿了一個小天平,放在了桌上,笑著說道:“此幣,一兩。”

    于謙說要鑄幣,朱祁鈺直接拿出了成品來,放到了桌上,示意給諸位在廷文武,都看看他鑄的銀幣。

    銀幣大約三寸大小,厚約五毫,正面的花紋是兩個麥穗交叉,中間大寫壹兩,而背面則是景泰元年·京師鑄幣局造,平釐七錢。

    興安將盒子裡的銀幣拿給了諸多大臣,讓他們拿在了手裡看了半天。

    兵仗局天天壓勳章,壓出了經驗,朱祁鈺和兵仗局的太監李永昌溝通之後,鑄造幾個樣品,實在是再簡單不過了。

    朱祁鈺又拿出了一塊白色的貨幣說道:“諸位,這是假的,白金制,大小相同,卻重五錢。”

    “吹一下,發不出聲音來。”朱祁鈺吹了一下,卻是紋絲不動,輕輕彈了幾下,卻是聲音沉悶。

    興安再次拿出了假幣,分給了諸多明公大臣,他們敲了敲,果然聲音沉悶了許多,吹了一下,也不會嗡嗡作響。

    朱祁鈺又拿起了一塊新的假幣,笑著說道:“這一枚是六成半銀,雖然聲音極為清脆,重量上,接近一兩,但是它吹一下還是不會嗡嗡作響。”

    防偽,如何不讓私鑄假錢的劣幣驅逐良幣,朱祁鈺下了很多的心思。

    這枚錢的花紋極其精美,兩條麥穗和尺牙雖然不深,但是卻是足重,七成銀已經是下限了。

    即便是有實力盜鑄,也要想想划算不划算了。

    火耗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兵仗局大量製作功賞牌,累積了很多制圓形銀章的工藝,這種工藝,是技術性的領先。

    他面色頗為嚴肅的說道:“盜鑄諸金錢罪皆死,籍家,全家流放永寧寺。”

    朱祁鈺這手貨幣政策,可是準備良久的一項國策。

    折色勢在必行,鹽引涉及到了鹽糧,雖然有價,但濫發卻是禍國殃民,大明需要貨幣,弛用金銀之禁,的確是弛用了,但是卻弛用了一點點。

    大明的勢要之家,常年泛舟海上,必然帶來大量的白銀,正如任元祥所言,白銀非貿易不可得,非本國之資,但是白銀不能落在勢要之家,埋在豬圈之下,需要流通起來。

    如何流通?

    自然是需要鑄幣。

    這樣即便是天下折色,銀兩運抵京師,天下實物,亦需要到京師來換取銀元。

    任元祥看著這銀幣,不停的吹動著,他既然敢在廷議上,向折色法開炮,自然是深入瞭解了折色法的弊端。

    右僉都御史御史李賓言,有些疑惑的說道:“陛下,臣愚鈍,為什麼不直接在南直隸開闢一個製造局,直接在南方熔銀鑄幣呢?”

    “這樣把銀子折騰到京師,再鑄幣,天下商賈以銀幣行之,這麼折騰一趟。這不是浪費民力嗎?”